連雲港保衛戰

連雲港保衛戰

1937.9.13日軍占領連雲港車牛山島,1938.5.19徐州淪陷,次日日軍登入連雲港,拉開了長達289天的陸地戰役。經過游擊第8軍李浩總隊的丫環山阻擊戰,第57軍第667團萬毅部的孫家山反擊戰、小西莊抗登入戰、海頭灣反擊戰、五條溝遭遇戰、大桅尖反擊戰等殊死搏鬥,最終在日軍四路圍攻下國民革命軍撤離連雲港,連雲港地區(海屬)淪陷。

基本介紹

  • 名稱:連雲港保衛戰
  • 地點:江蘇省連雲港(海屬)
  • 時間:1938.5.20~1939.3.4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日方占領連雲港(海屬)
  • 參戰方兵力:中方:游擊第8軍,第57軍,第7軍、第31軍、第40軍、第89軍一部
    日方:第3艦隊一部,第5師團、第21師團、第114師團一部
  • 主要指揮官曾錫珪,韓德勤等;鄉板梯二郎等
戰史回憶,相關作品,

戰史回憶

我們親歷了連雲港保衛戰————
1938年8月大桅尖爭奪戰之後不久,57軍112師奉命撤出連雲港,準備參加武漢會戰。自1938年5月20日日軍進攻連雲港至1939年3月4日占領整個連雲地區,保衛連雲港的戰鬥歷時289天,正如刻在宿城萬壽山上的抗日石刻中所言:“賴我將士忠勇抵抗,誓保河山,頑敵迄未得逞!”李欣將軍認為連雲港保衛戰有著重大的意義,駐守在連雲港的官兵拒敵於海上,解除了第五戰區右側的威脅,使日軍企圖把連雲港作為“徐州會戰”補給線的計畫沒有得逞,對徐州會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而支援了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在徐州的作戰,顯示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反侵略意志。  國民黨軍隊堅守一個地方達這么長的時間,使日寇的軍事行動沒有多大進展,這在中國的抗戰史上,即使不是惟一的,也是少有的、罕見的。表現出東北軍抗日的堅決頑強,萬毅將軍的《六六七團團歌》充分體現這種精神:“神聖的自衛戰爭,是民族的最後生路,大家向前!……為爭生存而戰,為復失土而戰,勇敢前進,到東北去。青年的六六七團!”
第二天,筆者又採訪了張翼將軍。張翼將軍原名張維楨,生於1918年,今年正月里過了90大壽。山東諸城人。
張翼將軍回憶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歷程,他說,1935年秋在諸城第十三中學畢業後,考入了濟南師範學校。在濟南師範求學中,學習了一些革命理論,思想上有了革命的萌芽,奠定了他革命一生的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後,張翼參加了有黨領導的高密縣游擊隊,後來被國民黨驅逐,108人有組織地流亡到徐州。1938年春經華中局軍委批准,他們數十人參加了東北軍,進行友軍的爭取和改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參加了連雲港保衛戰,以及為保衛武漢而進行的對合肥敵機場破襲戰等戰役。1940年冬,分配到山東縱隊保衛部工作。1942年參加了八路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副政委、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張翼將軍特別回憶了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經過。李欣是張翼的入黨介紹人,他們秘密地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李欣在當時的報紙上剪下了一張列寧像,用針扎在郊野的一棵樹上,他們就在那裡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1938年3月,他們來到了連雲港。
張翼將軍熱情地拿出了地圖,地圖上明確地標示著他們在連雲港的戰鬥部署和行軍路線。第一站是新縣,從新縣再到北雲台山南麓的老君堂。筆者向其介紹了老君堂屬於今連雲區雲山鄉。張老深情地回憶說,老君堂那兒風景真漂亮,林木蔥蘢,流水潺潺,一座小廟隱於其中。筆者接著說:《海州志》上早就說這裡是蘇北第一勝境。張老他們從老君堂又到大桅尖,從大桅尖到孫家山,從孫家山到墟溝北崮山。張翼回憶他住在北崮山上的一塊像屋子似的石頭下面,一覺醒來,被子掉到了山下。平時,他們常到白寶山的大樓裡面找書看,那裡有很多書。
兩位老人對連雲港都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都多次來過連雲港,回憶了重返連雲港的許多趣事,並表示有再來連雲港的意願。他們在北京還接待過很多連雲港人。

相關作品

去年李欣的《攜筆從戎》一書由我市為其出版,該書的封面上,印有李欣的一首詩:《重返連雲港》:
一九三八年五月曾親與保衛連雲港抗登入作戰,一九八七年五月重返舊地,感而書此。
佇立孫家山,敵艦指顧間。重型炮轟鳴,探照燈迴旋。敵機更肆虐,到處逞瘋狂。掃射兼轟炸,人民遭禍殃。掏沙作深坑,灘涂成天塹。倭奴時上來,陳屍不顧返。伊誰守海隅,曰六六七團。豪情與天齊,陣地若金湯。今我來憑弔,港灣換新裝。碼頭深入海,成我輸煤場。陣地今不見,連島故無恙。精衛方填海,島岸行相連。滔滔黃海陬,巨港史無前。撫今更思昔,焉得不開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