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散堅湯

連翹散堅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具有疏肝理血,燥濕化痰之功效。主治馬刀;從手足少陽經中來,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症見耳下或肩上瘰癧,脈弦數。臨床常用於治頸淋巴結炎等症。

基本介紹

  • 名稱:連翹散堅湯
  • 別名:連翹潰堅湯(《玉機微義》卷十五)
  •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 組成:柴胡、草龍膽、土瓜根、黃芩、當歸梢、廣茂、京三棱、連翹、芍藥、甘草、黃連、蒼朮
  • 功用:削堅消結,清熱解毒
  • 主治:馬刀;從手足少陽經中來,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柴胡一兩二錢(36g),草龍膽(酒洗四次)、土瓜根(酒制)各一兩(30g),黃芩(酒炒二次)七錢(21g),當歸梢、生黃芩、廣茂、京三棱(同廣茂酒炒)、連翹、芍藥各五錢(15g),炙甘草三錢(15g),黃連(酒炒二次)、蒼朮各二錢(6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另秤一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餘丸;一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先浸多半日,煎至千盞,去滓,臨臥熱服,去枕仰臥,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藥。服畢臥如常,更以龍泉散塗之。
現代用法:用上藥的1/2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0丸;另1/2粉碎,每服用15克,加水200毫升,先浸多半日,煎至100毫升時,去渣,臨臥熱服,去枕仰臥.每門作10次咽下,留1口送下丸藥,服畢臥如常,更以龍泉散塗之。

功用

疏肝理血,燥濕化痰。

主治

馬刀。從手足少陽經中來,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

方義

柴胡、赤芍疏肝解郁;當歸、三棱、莪術活血,軟堅,消腫;連翹、土瓜根、龍膽草、黃芩、黃連清熱解毒,防其化毒;蒼朮除濕健脾;炙甘草益氣解毒。諸藥合用,可疏肝行氣、活血消腫、軟堅散結。

運用

本方證以耳下或肩上瘰癧,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臨床常用於治頸淋巴結炎等症。

附註

1、《杏苑生春》無土瓜根,有天花粉。
2、龍泉散方:龍泉粉(炒),鉛粉,蓬莪術,京三棱(酒洗炒),昆布各15克,諸藥同為細末,煎熱水調塗之。原書稱“用此藥去疾尤速”。

附方

名稱:連翹散堅湯
組成:柴胡一錢半,草龍膽(酒炒四次)、土瓜根(酒炒)各一錢二分,黃芩(酒炒三次)一錢,當歸梢、生黃芩、蓬術(酒炒)、三棱(酒炒)、連翹、白芍藥(酒炒)各七分,炙甘草五分,黃連(酒炒)、蒼朮各四分
用法:上銼,作一貼,水浸半日乃煎,去枕仰臥,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藥。另取一劑為細末,蜜丸綠豆大,每百丸,以煎藥水送下,更以龍泉散塗之
出處:正傳
名稱:加味連翹散堅湯
組成:當歸15克,連翹10克,莪術10克,三棱10克,土瓜根20克,龍膽草6克,柴胡10克,黃芩15克,炙甘草6克,黃連10克,蒼朮10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
用法:水煎1日1劑,分3次服
主治:因感疫癘之氣,頸、腋均生瘰癧,堅硬如石,初生未治,已成形者
出處:中華傳世醫方
功用:疏風活血,消腫散堅
名稱:連翹散堅湯
組成:柴胡15克,龍膽草12克,土瓜根12克,黃芩2克,當歸、黃柏、莪術、三棱、連翹、芍藥各6克,炙甘草3克,黃連3克,蒼朮3克
用法: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劑
主治:熱毒壅結於手足少陽經脈,氣滯血瘀。證見耳下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
出處:蘭室秘藏
功用:瀉火解毒,疏肝化瘀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蘭室秘藏》:“治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或兩脅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或已流膿或瘡未破方。柴胡一兩二錢,龍膽草(酒洗)、土瓜根(酒制)各一兩,黃芩(酒炒)七錢,當歸尾、莪術(酒炒)、三棱(酒炒)、連翹,芍藥各五錢,炙甘草三錢,黃連(酒炒)、蒼朮各二錢。上藥混勻,以一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餘丸,一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睡前熱服。”
方論選錄
《正傳》:“治馬刀、瘰癧、流注,遍體作核作瘡。柴胡一錢半,草龍膽酒炒四次、土瓜根酒炒各一錢二分,黃芩酒炒三次一錢,當歸梢、生黃芩、蓬術酒炒、三棱酒炒、連翹、白芍藥酒炒各七分,炙甘草五分,黃連酒炒、蒼朮各四分。上銼,作一貼,水浸半日乃煎,去枕仰臥,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藥。另取一劑為細末,蜜丸綠豆大,每百丸,以煎藥水送下,更以龍泉散塗之。”
《醫宗金鑒》:“內治宜清肝瀉火,攻堅消腫,方如連翹散煎湯。”
《女性保健與疾病防治》:“病變早期證候偏於實者,為瘀毒內阻。症狀表現為:局部結節大小不一,隆起高凸,呈圓形或橢圓形,界線清,色黃褐或灰白而有光澤;伴有低熱,口乾咽燥,白帶濁如米泔或黃濁,氣味異常等。治療採用清熱解毒,化瘀軟堅法,宜選擇連翹散堅湯加減。”

各家論述

林珮琴:癘核堅而不移者,連翹散堅湯、海藻潰堅湯。(《類證治裁》)
李杲:如癮疹方選消風散;瘰癘,痰火結聚,血滯經絡,病位在心、脾兩經受邪,病變居陽明經循行區域,選昇陽調經湯;病變居少陽經循行區域,選連翹散堅湯。(《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家叢書》)
沈金鰲:排行成列,或繞遍項,或二三,或六七,或赤或白,或沉或浮,初如豆,久似梅,甚如雞卵,此名蟠蛇癧,憂思勞力,則疼痛赤腫,早治為急宜梔子清肝湯、連翹散堅湯。(《雜病源流犀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