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力(連線力:中國網民在行動)

連線力

連線力:中國網民在行動一般指本詞條

《連線力》是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國斌。

基本介紹

  • 作者:楊國斌
  • 譯者:鄧燕華
  • ISBN:9787549543373
  • 頁數:320
  • 定價:39.00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9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中國網民在行動
  • 叢書:  思想@網路.中國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連線力》,最關切我們未來的“思想@網路.中國”叢書之一,網際網路中國傳媒參考書。
中國網民在行動。在中國的廣大網民中,普遍存在著對正義的渴望和追求,對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 對貪官污吏的痛惡,對政府的失望, 對權貴的嘲諷,對溝通的渴望,甚至對革命的呼喚。這些因素有著共同的內在邏輯,即情感邏輯。在這個意義上,情感洶湧的網路事件,是整箇中國社會情感結構的脈絡。
1994年,中國開通了全功能的網路連線。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一個充滿活力與矛盾的網路文化。它富有想像力,充滿幽默,抨擊社會不公。普通人通過網路進行交流、獲取信息、參與維權與抗爭,從而獲得自我實現、社群團結以及草根賦權的新體驗。與此同時,網路的管制也日益收緊。發生在大變革時代的網路行動, 與巨觀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變遷緊密相連。本書展示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網民如何克服客觀條件的限制,拓展表達和參與的空間,構建新時代的電子公民行動。連線的力量,依賴網路但根源於民眾,凝聚了人民對自由與正義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介紹

作者楊國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南堡傳播學院及社會學系副教授(終身教授職)。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國際傳播、社會學理論、傳播學理論、敘事學等。擔任《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當代社會學》(Contemporary Sociology) 及《公共文化》(Public Culture) 等重要英美學術刊物編委。1993年獲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文學翻譯方向),師從王佐良教授; 2000年獲美國私立紐約大學 (NYU)社會學博士學位,師從Craig Calhoun教授。其專著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Citizen Activism Online獲2010年度美國社會學學會信息與傳播技術分會最佳圖書獎。另有《文心雕龍英譯》(大中華文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與李靜君教授合編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ollective Memories in Reform China (2007)。
譯者鄧燕華,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2010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博士學位,研究抗爭政治與環境政治。學術成果主要發表於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Journal,《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以及《管理世界》等雜誌,博士論文《中國農村的環保抗爭》獲台灣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

作品目錄

【序言】中國網際網路、公民運動及社會轉型新探
【導論】中國網民在行動
網路行動:身份與抗爭—多元互動論的分析路徑—技術決定論與被決定的技術論—權力與反抗的辯證—網路行動與抗爭文化—網路抗爭的經濟學—網路行動與公民社會的互構—跨國化與網路行動—情感結構—有關方法論的思考—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抗爭時代的網路行動
1990年代以來的民眾抗爭—中國網路行動的興起—網路行動的特徵—作為反向運動的網路行動—作為認同感運動的網路行動—“明”的故事:抗議對糖尿病病人的歧視—結論
【第二章】網路抗爭政治
媒體、權力與抗爭:歷史回顧—1990年代以來的國家權力—中國網路控制體制的演變—對抗爭的審查與控制—矛盾與逆流—議題機會與議題共鳴—依法抗爭和藝術性抗爭—電子隱藏文本—結論
【第三章】抗爭儀式與抗爭體裁
文化形式與人的狀況—現代中國的抗爭文化—傳統儀式的延續—網路行動的新儀式—電子抗爭的體裁—結論
【第四章】變遷中的抗爭風格
宏大敘事的風格—網路抗爭的戲謔風格—網路抗爭的平淡風格—環保主義:新公民行動風格—媒體、內容和抗爭風格—結論
【第五章】電子抗爭經濟
社會生產與網路發展—積極分子對市場策略的運用—網路公司促進抗爭—虎,虎,明亮如火—抗爭市場化的條件—網路推手:人為製造爭議的可能—結論
【第六章】網路公民社團
信息與社團的雙重革命—社團對網路的使用—社團的網路能力—聯網狀況與常用的網路服務—網路在組織活動中的作用—網路能力和網路使用的變化—網路使用的障礙—四個環保組織的誕生—發展、變遷與挑戰—結論
【第七章】網路社區中的烏托邦現實主義
空間、社區與中國的現代性—中國網路社區的發展—網路社區中自由的形象—網路社區中家園的形象—網路社區中的武俠形象—一個求助帖引發整個社區的同情— 一位網俠的誕生—隱私與信任—自私社會中的利他行動—結論
【第八章】跨國網路行動
晚近中國歷史上的跨國行動—在中國的國際NGO—中國之外的國際NGO—網路上的華人離散社群—網上“文革”博物館—國內的跨國積極分子—跨國行動產生的原因—結論
【總結】中國的長期革命
文化的革命—社會的革命—草根民主實踐
【後記】中國網路行動的新發展
網路行動的持續—網路與工人罷工—微博—全面的網路控制模型—形跡可疑的商業行為—複雜的互動和未來抗爭的趨勢
【附錄】悲情與戲謔:網路事件中的情感動員
社會運動的文化分析—社會運動的情感動因—悲情與戲謔:網路事件中的兩種情感動員—《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山西黑磚窯事件—主帖的內容、情感與表達方式—回帖的內容、情感與表達方式—網路事件與當代中國的情感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