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又名莎鷗,異名晴蜊。屬昆蟲類直翅目,形似蝗蟲而小,有角刺、兩長須。“其性猛,其音高,善鳴健斗。”是一種人們用來娛樂的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連灘蟋蟀
- 別稱:晴蜊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直翅目
連灘蟋蟀,古文記載,“蟋蟀經”,
連灘蟋蟀
蟋蟀的活動有季節性。
古文記載
《詩經·幽風·七月》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床下。”在廣東則從穀雨前後到中秋為旺季,立夏後至五月尾有大蟀出現,是捕蟀玩蟀的季節。廣東有名的蟋蟀玩蟀的季節。廣東有名的蟋蟀產地有以粵西的鬱南縣南江山區為中心的“連灘蟀”和以從化縣琶江為中心的粵北“正江蟀”。蟀體結實而好鬥,每年都參加香港、澳門、東南亞等地的蟋蟀大賽。連灘蟀用以鬥頭盤,深得港澳人士的垂青。其售價頗高,出口一隻打鬥能力強的蟋蟀,價值幾百乃至上千元,最上品者甚至可以換回一部手拖拉機呢!
我國斗蟋之俗,源於唐,著於宋而盛於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戰亂,漸近絕跡。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娛樂活動日趨多樣化,民間捉鬥蟋蟀之風復起。廣東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居室每聞“瞿瞿”之聲。
連灘近年有20餘人專門收購“連灘蟀”,蟀源除連灘外尚有千官、河口、大灣、東壩、宋桂等地。河口油麻坑、連灘等地還有10多戶專門養蟀出售。出口香港、澳門等地的“連灘蟀”每年有50萬隻以上,其價值超500萬元。
“蟋蟀經”
“連灘新城工藝廠”廠長謝國新談起“蟋蟀經”,如數家珍:
謝國新從1985年開始,與兩個兒子一起經營收蟀。每年均帶蟀去澳門參加斗蟀活動。1995年參加澳門秋色同樂社、廣豐屯旅遊區、青松娛樂場等蟋蟀會的斗蟀活動。謝的“連灘蟀”囊括了澳門街冠、亞軍,是經營“連灘蟀”以來獲獎最多的一年,其中獲金牌70枚,獎旗230面,獎旗分別上書“皇中皇”、“一戰成功”、“一鳴驚人”、“猛龍過江”、“鐵爪銀牙”、“無敵將軍”、“飛禽大咬”、“長勝將軍”、“橫掃千軍”、“天下無亂”、“虎將稱英”等等。從以上獎旗上的稱號,足可看出“連灘蟀”名不虛傳了。
“連灘蟀”久負盛名。1990年參加在天津市舉行的“省、廣、澳、東南亞蟋蟀大賽”中曾橫掃千軍,獨占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