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附城中學是河源市一級中學,縣直高級中學。學校創辦於1970年秋,創辦初期為初級中學,1980年秋升格為完全中學,2001年秋發展為當時全縣規模最大的高級中學。學校坐落在縣城風景秀麗的州龍山下,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2000平方米,有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00多人,教職工17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平縣附城中學
- 地址:連平縣北樓北門
- 所屬地區:連平縣
- 類型:完全中學
地理位置,學校簡介,教學質量,建設目標,
地理位置
連平縣附城中學
學校簡介
學校校園布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相對分開,有3棟教學樓共48間教室,2棟男女生宿舍大樓,共123間宿舍。擁有辦公樓、實驗樓、綜合樓、圖書館、運動場、美術室、電腦室等。建起了校園網,每間教室都擁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達到了較高的標準。
教學質量
學校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加強了師德師風教育,確立了建設一支“崇教厚德、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業務精湛、奉獻進取”的教師隊伍目標,積極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積極組織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論和新成果,強化教研教改,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活動,激發教師的創新思維和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擁有一支富有責任心、進取心、教育教學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有專任教師150人,其中有高級教師31人,中級教師83人,初級教師26人;本科學歷的有118人,專科學歷的有22人。教師年齡結構合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2005年和2006年,大部分教師都參加了市、縣骨幹教師培訓,20多人被評為市級、縣級優秀教師,3人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朱錦鵬校長曾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校長”,2007年又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
學校教育目標明確。學校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揚“嚴教勤學,奉獻進取”的校訓精神,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科研促教學,管理出成績,辦學創特色”的辦學思路,確立了“面向全體,發展個性,培養特長”的辦學理念,努力發掘、培養在美術、體育、音樂、舞蹈方面有專長的學生,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同時學校還以創建教學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同行欽佩、社會讚譽,充滿活力和富有發展前景的和諧學校為目標,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師生的創新能力,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低起點中拼出高質量:附城中學教風正、學風濃、校風好,教育教學成績顯著。近幾年來,在低起點中拼出了高質量,高考連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縣唯一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本科任務指標的學校;通過不懈努力,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增強了服務意識和自律意識,提高了思想覺悟,形成了團結、高效、務實、廉潔、更有凝聚力和創新能力的團隊。廣大教師政治思想有明顯的進步,工作作風有明顯的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敬業愛崗,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在廣大教師中還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圍,很好地促進了教學改革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廣大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尊師守紀,違法犯罪率為零,同學之間能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形成了不甘人後、你追我趕、奮發向上的良好風氣。
正因為如此,即使我們學校的生源素質因重點中學的擴招一年比一年差,但在2007年的高考中,我們學校仍然取得了突出成績,大學上線人數584人,其中本科57人,省專527人,尤其是美術、體育類考生入圍數居全縣中學之首。學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高考先進單位”、“年度工作綜合考核先進單位”、“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學校還被評為“河源市文明學校”、“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朱錦鵬校長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兢兢業業,以先進理論來治校辦學,不斷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教研水平,辦學特色日益彰顯,社會聲譽日益提高。他也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受到黨和人民的讚譽和表彰。
學校教師在濃厚的科研氛圍的薰陶下,教研教改熱情高漲,積極創新,教研教改成績斐然,林雪靜、范賢輝、謝海岸、黃引騰等教師共有18篇教研論文公別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刊物上發表或在論文評比中獲獎。謝季原、馮秀娟老師指導的黃紫鳳、曾鈺同學在2007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榮獲高二年級組三等獎,曾海嫦老師指導的李冰璇同學在2007年河源市中學生現場作文競賽中,榮獲高中組一等獎,李冰璇同學在2007年第二屆廣東省中學生“少男少女杯”現場作文活動中榮獲叄等獎,曾海嫦老師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獎”,該校張宣同學的攝影作品《天天見您》和《提水》,在參加廣東省第二屆中國小藝術展活動中,分別獲藝術作品類一等獎和二等獎。
建設目標
學校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正積極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走特色辦學的路子,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計畫擴大學校規模,使學校達到四十二個教學班,學生人數達到2600人左右,為社會輸送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