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山大肉姜
- 產地名稱: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品質特點:顆塊肥大、色澤金黃,肉質脆嫩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8年第31號
- 批准時間:2018年03月0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連山大肉姜具有顆塊肥大、皮薄肉厚,色澤金黃,纖維少,肉質脆嫩,辣味適中、略帶香味等特點,味道獨特、營養豐富,無論是單獨食用還是配製佳肴,都色香味俱全,屬“姜中上品”,同時還具有促進化痰止咳、和胃止吐的藥用功效。連山縣內廣泛種植的生薑主要有兩個品種,一種為大肉姜,一種為黃姜(也稱“本地姜”),但以大肉姜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70%以上。
產地環境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清遠市,地處南嶺五嶺之一的萌諸山脈之中,位於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西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北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相接,境內峰巒林立,溪澗縱橫,地勢高峻,總面積的87%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森林覆蓋率達86.2%,居廣東首位。盛產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筍等土特產品,其中大肉姜久負盛名,被譽為“廣東生薑之鄉”。
歷史淵源
大肉姜在連山已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曾經屬於貢品。
1994年,時任廣東省長的朱森林在“廣東省山區貧困地區扶貧成果暨項目洽談會”上,對連山大肉姜非常讚賞,並題寫了“生薑之鄉”的題詞,連山大肉姜名聲遠揚。
2008年1月,連山大肉姜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立項,示範區範圍包括了福堂、太保、吉田三個鎮,並在福堂鎮梅洞村設立了核心示範基地。連山縣先後發布實施了《大肉姜生產技術規程》廣東省地方農業標準、《大肉姜》縣級農業地方標準以及各項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建立起一套標準體系,推動大肉姜標準化生產。
2011年,連山縣大肉姜種植95%以上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大肉姜產量逐年遞增,平均增幅達23.9%,示範區姜農人均收入達到7168元,比實施示範項目之前的2007年增長87.9%,帶動種植農戶3800多戶。
生產情況
2010年,連山縣種植大肉姜面積近3萬畝,大肉姜年總產量達4.5萬噸。
2011年,連山大肉姜年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
2014年,連山大肉姜年產1.2萬噸。
2016年,連山大肉姜年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年產1.5萬多噸,產值達3500多萬元。
產品榮譽
2018年03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連山大肉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連山大肉姜產地範圍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現轄行政區域(吉田鎮、永和鎮、福堂鎮、小三江、太保鎮、禾洞鎮、上帥鎮七個鎮的低丘陵坡地)。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當地傳統大肉姜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地勢較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含量≥1%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pH4.3至6.8,前茬3年以上無種植同科作物。
三、栽培管理
1.選種: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不乾縮、不腐爛、未受冷害、無病蟲危害和無機械損傷的姜塊留種。
2.整地:於前茬作物收穫後深翻25厘米至30厘米,曬白、鋤碎,種植前細耙1遍至2遍。
3.催芽:在溫度20℃至25℃環境下催芽,姜芽長度在1.0厘米至2.0厘米即可播種。
4.播種:
(1)時間:播種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下旬為宜。
(2)密度:行距30厘米至40厘米,株距26厘米至30厘米。
5.施肥:每畝施有機肥800千克至1200千克作基肥,生長期分期追施硫酸鉀複合肥70千克至85千克。
6.中耕培土:姜的生長易順次分枝而根莖向上露出,要結合中耕鬆土進行培土2至3次,培土厚度以不露出姜莖為好。
7.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四、收穫和貯藏
在11月中旬晴天時收穫。把病蟲危害和機械損傷的姜塊分開,將形態、色澤正常的姜塊放入地窖中貯藏。
五、質量要求
1.感官特徵:姜表皮淺黃,肉黃白色或淺藍色,收穫初期姜芽鱗片呈紫紅色;姜塊肥大,皮薄肉厚,肉質脆嫩,纖維細少。
2.理化指標:粗纖維≤1.5%、6-姜辣素≥0.05%。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連山大肉姜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連山大肉姜的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