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連城地瓜乾製作技藝傳承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清初,連城縣林坊鄉有福村村民羅匡正等人因經常外出,為使地瓜能方便攜帶以作乾糧,便開始嘗試將煮熟的紅心地瓜烤乾後製成地瓜乾,連城紅心地瓜乾自此誕生。之後,連城從事地瓜乾製作技藝的家庭作坊曾達到數千戶,產品銷往大江南北。清代中葉,連城紅心地瓜乾成為朝廷貢品,連城從此成為中外聞名的“紅心地瓜乾之鄉”。
2001年,連城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紅心地瓜乾之鄉”稱號。
工藝特徵
原料特徵
只用連城縣境內培植的特有的紅心地瓜。
技藝特徵
一是所有製作工序全由手工完成;二是不添加任何色素,保持天然色澤和品質。三是原料加工大都採用蒸煮、熱烤等方法,自然天成,沒有具體的理化指標,三次熱烤溫度控制全憑經驗掌握。
產品特徵
顏色黃中透紅,呈現固有的鮮艷桔紅色,色澤和品質保持天然,味道清香甜美,具有濃郁的甘薯特有的香甜味;質地柔軟細膩耐嚼,有很好的韌性,口感佳;經久耐儲,長時間儲存後品質不會迅速惡化,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富含膳食纖維、賴氨酸、粗蛋白、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可當茶點、零食、酒席佐菜。
主要品種
主要品種有原片型、地瓜仔型、地瓜條型等。
工藝流程
相關器具
紅心地瓜、蒸鍋、竹片、木塊、紗布、烤盤、烤櫥等。
主要流程
1、選薯、清洗:選擇200~250克重,長為15厘米左右,橢圓形的紅心薯塊,用流水清洗乾淨,以不留泥土氣味為準。清洗過程中,需清除薯面的所有雜質(包括病眼、蟲斑、鬚根等)。
2、蒸煮:將洗過的薯塊放在蒸鍋內用高溫蒸熟。大規模生產時可以加壓,以蒸到薯心軟爛時才可加工。蒸熟的薯塊不易散失糖分。
3、刮皮:趁熱用薄竹片將熟薯皮刮淨。
4、初烤:已刮過皮的薯塊宜趁熱烘烤,以免變色。一般烤到薯塊不粘手為宜。
5、成型重烤:將初烤熟薯對半剖開,將熟薯用紗布包起,用木板壓平,呈長方塊形狀,然後取出抹平,這樣成品就無龜裂而平滑,能達到傳統的正品規格要求。然後直接送入烤櫥內烘烤,溫度保持在60~70℃,以防止其發焦龜裂。烤至七成乾時即可。這時可修剪薯塊頭尾纖維部分,使成品形狀規格一致。
6、輕烤:將重烤、整形後的熟薯乾放在較低溫度的烤櫥內,溫度保持在40~50℃,使之繼續乾燥到成品堅硬為止,一般需8小時左右。烘烤過程中要經常將上下烤盤互相調換位置,使乾燥速度一致,便於一起出爐。
7、分級包裝:將烘烤後的熟薯乾分級包裝,裝入食品袋中,嚴密封口,以防返潮。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連城紅心地瓜乾體現了客家物質生產和飲食文明的結合,它的製作技藝豐富了客家美食文化。連城紅心地瓜乾製作技藝流程較多,工序細膩,要求較高,蘊涵著較豐富的科技元素。紅心地瓜乾營養豐富,是上好的低脂肪、低熱能綠色食品。味甘性平,具有和血補中,潤腸通便,益氣生津、防癌抗癌等食用和藥用功能,是上乘的純天然休閒保健食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潛在的經濟價值。
傳承人物
現有市級傳承人林雲功、沈在訓、黃德春。
社會影響
主要展覽
2016年5月5日至7日,第十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在廈門市舉行。龍巖連城縣整合全縣旅遊資源,首次以一個縣的名義單獨創辦展館,連城地瓜乾等特色商品齊聚連城館。
2016年5月25日至29日,在2016年泰國曼谷國際亞洲世界食品博覽會上,連城地瓜乾首次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