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貝村

造貝村

造貝村(造貝社區),位於香洲區西南部,前山街道西面,距離街道辦事處約1.3千米,村域總面積2.5平方千米,東鄰蓮塘村,南鄰福石村,西鄰南沙灣村,北與中山市坦洲鎮十四村交界。曾用名“灶背”。因位於金斗灣南部,海灣里的海水鹹度較高,盛產海鹽。唐宋時期的金斗鹽場(又稱香山鹽場)就在海灣中。鹽場南端有一條由東至西的沙欄(沙丘)伸延至大海中,形狀極像人體的背部,且呈彎曲(駝背)形。那裡三面臨海,鹽灶戶(丁)在沙欄最高處建造了幾口鹽灶煎(煮)鹽,人們就稱這個地方叫“灶背”,千百年的滄桑巨變,鹽田變成禾田,在這裡耕種和居住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而形成村落。從 1985 年起,在原村周邊建了許多新房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造貝村
  • 別名:造貝社區 
  • 地理位置:香洲區西南部
歷史淵源,人口信息,特色文化,歷史名人,所獲榮譽,地理位置,

歷史淵源

唐朝時期屬東莞縣文順鄉,明清時期屬廣州府香山縣恭常都,1925 年屬中山縣第五區,1953年屬珠海縣第二區,1959年屬中山縣珠海人民公社,1961年屬珠海縣前山公社,1979年屬珠海市前山公社,1984年屬珠海市香洲區前山區公所,1987年屬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2001年屬珠海市香洲區前山街道造貝社區至今。
最早的鹽田演變為農田後,村民以耕種稻田、種植蔬菜、飼養家畜為主,傳統農產品有番薯、芋頭;改革開放前,以種植水稻為主;1983 至 1985 年全部耕地被政府徵用後,則以工業、商業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業生產、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有珠海市香洲造貝股份合作公司、珠海市排水有限公司、誠豐集團、格力綠控公司、康美來藥業等大型企業。
造貝村有石料、水晶石等礦產資源,原址在造貝村西翔街附近,20 世紀50年代至 60年代不斷開採賣往澳門等地,現西翔街周邊已建起民房。有 200 多年樹齡的珍稀古樹暹羅樹,現在存於光榮街,樹高約20米,樹圍2.5 米,該樹是19世紀初造貝村民在泰國灣一帶務工時帶回來的樹種,質地堅硬,是造船、製作家私家具的上等木材。該村特色食品有造貝茶果。竹編製品有竹簍、竹籠、魚籠、畚箕、竹蒸籠、竹扎獅頭、竹扎龍頭等。
縣道金雞路、造貝路、造興路、造裕路、翠屏路、造福路,鄉道教育路經過該村。該村在1963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和通網路。附近有造貝學校、明珠中英文學校、造貝幼稚園、澳韻幼稚園、造貝社區衛生站等,有造貝工業區籃球運動場、翠雲花園小區籃球場、健身路徑、造貝社區公園、造貝社區活動中心和藏書1000餘冊的造貝社區圖書館等一批文化體育、娛樂休閒場所。
現存傳統廣府民居26座,其中代表性建築有中心街11號的民宅,建於清朝,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雙層青磚瓦房。其他建築有康寧街古井和造貝人民會場。康寧街古井建於明末,占地面積約6平方米,井口為方形磚牆,高約0.5米,長1.2米,寬1.0米.圓柱形井筒由石塊堆砌而成,井深3米,水質甘洌,至今仍有村民取水飲用。建於1972年的人民會場位於教育路42號村中心位置,紅磚白瓦,門面高兩層,曾是人民公社的辦公地點,占地面積約 300平米,是村民開會、娛樂的主要場所,2005 年後因設施落後一直閒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造貝被定為革命老區。造貝烈士墓原位於當地鵝槽山,1986年搬遷至現在的造貝光榮街一側(後底林),並命名為造貝烈士陵園。參照陵園標準,由當地社區長年維護保養。該陵園主要紀念當地李康能等12位英烈,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口信息

村民有李、馮、黃、溫、何、吳、柳等姓氏。李姓於明朝初期從廣東韶關南雄縣珠璣巷遷至此地;馮姓於明朝初期從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巷遷至廣東鶴山,明朝中期從鶴山遷至此地;溫姓於明朝從廣東韶關市南雄府貴溪縣南邊鄉遷至此地。該村世居民族為漢族,廣府民系,通用粵方言香山話。
2015 年末,戶籍人口 1870 人,其中男性 948人,女性 922 人;80歲以上 35人,最年長者 93歲(男)。實際在村 1305人,常年在外生活和打工56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7200多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20人、澳門同胞約4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 10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和南美洲等地。

特色文化

造貝不可移動文物有史前遺址前山爛塘遺址(沙丘)、前山沙口圍遺址(沙丘)、前山造貝遺址(沙丘)、前山水涌遺址(沙丘)。其中前山造貝遺址(沙丘),入選香洲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
造貝村內碑刻有“洞宗三十五世妙果禪師、暢瀾老和尚仝塔”墓碑、“蓮峰住持潤能老禪師藏真”碑刻、“振威將軍”墓碑、“武德將軍”墓碑、土地租售契約碑刻,現存於珠海市博物館;代表性的婚俗資料有現存於珠海市博物館的四份晚清婚書,一份是1906 年丙午年,即清光緒三十二年的婚書,另外三份是民國時期的婚書,格式相近,左邊裝飾上部都是標著“五世其昌”。
村中存有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七月李華彥編寫的《李氏宗譜》。2001年造貝村制定的《珠海市香洲區前山街道造貝社區居民公約》。同年制定《珠海市香洲造貝股份合作公司章程》。
造貝村傳統民俗、技藝豐富,有龍抬頭、三月三、舞獅、造貝林九棍等。每年的農曆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家家戶戶抱小孩去理髮,祝願小孩聰明健康長大。每年三月三,忙完春耕,各家各戶都把做好的艾餅、糯米糕拿出來一起品嘗。

歷史名人

林九棍,始創於清道光年間,為村中武藝高手林九首創。他將“扁頭棍法”傳授給造貝村伍明贊等人,在一次反盜賊的戰鬥中,造貝村人氏用林九棍法將賊人打敗並抓獲。從此林九棍法名聲大震,村人掀起了練林九棍的熱潮,至今村中仍有許多傳人傳習演練。造貝舞獅始於清代,一黑一紅,相當威猛,在香山一帶相當有名,經久不衰,在歷次比賽中,造貝舞獅都能獲獎。
蔡康業,清鹹豐江西提督、建勇巴圖魯、花翎督帶、江西水勇巡防。相傳“振威將軍”蔡康業從小就勇猛過人,憑果敢的個性在戰場上屢立奇功。“振威將軍”碑上有文:“清誥贈振威將軍十八世顯考後賢蔡公墓”“光緒十二年八日男康業立石”。
該村革命烈士有李金友、李康能、馮康超、李國財、李松發、李旺仔、馮培正(原名北初,又名馮彬,曾用名黃岩明)、郭西就、春桃、鄭新(原名柳兆槐)、黃耀、黃日、黃建占、李金友等 14 人。

所獲榮譽

2010 年,造貝村被廣東省民政廳評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
2019年,入圍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

地理位置

造貝村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街造貝社區居民委員會
造貝村(造貝社區):珠海市前山造貝村教育路3號3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