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六章。第一章簡要論述了造物功能與設計存在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現實意義。第二章從幾個語詞出發探討了造物設計的功能,從而將造物設計的功能指向“人”與“道”。第三章通過對設計與身體的探討,闡明了設計功能對於“人”的必要性。第四章討論了注重功能的造物設計思想與實踐。第五章通過設計功能探討了設計的存在問題。第六章討論了設計功能的內在要求:易用性、標準化與模組化、秩序感、可持續。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器”、“用”與造物功能 | 第三章 造物設計與身體 |
---|
1.1 造物功能與設計存在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 研究現狀分析 1.3 研究方法與思路 | 2.1 “器”之為器 2.2 “用”之為用 2.3 器以致用,物盡其用 2.4 器用一體 | 3.1 身體與身體美學 3.2 設計與身體的互動作用 |
第四章 注重功能的造物設計思想與實踐舉要 | 第五章 從造物的功能探討設計的存在問題 | 第六章 從功能出發的造物原則 |
---|
4.1 墨子和韓非子的造物思想 4.2 李漁的造物思想 4.3 西方強調造物功能的設計思想與實踐 4.4 強調功能的主張與功能主義思潮 | 5.1 造物設計的“道”與“技” 5.2 作為“道”的載體的“器”與“用” 5.3 設計功能的迷失與尋找 5.4 造物功能是設計存在的基本前提 | 6.1 易用性 6.2 標準化與模組化 6.3 秩序感 6.4 可持續 |
創作背景
造物設計的功能問題一直是設計理論界關注的問題。由於造物的功能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因而對它的研究大多始於“器”的層面,且止於“器”的層面。這種“形而下”的探討直接導致了兩個極端的結果:功能至上和無視功能,而對人類造物活動純理性的“形而上”研究則大多停留在哲學層面上,難免脫離於造物設計的實踐。因而,這項研究本身存在著一對明顯的矛盾:“道”與“器”的矛盾。基於此,《造物功能與設計存在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通過造物設計與人的身體以及身體美學的討論,強調了造物設計中的功能的重要性。作為“欲望、技術和智慧的遊戲之所”,身體既是施動者,又是被動者。作為施動者,要通過技術實現造物的功能;作為被動者,又要通過功能滿足欲望。而這一切都顯現於設計的“大道”之中。在設計之道的追問中,指明了關注造物功能的意義。
該書指出,古今中外,從理論到實踐,人們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對造物功能的重視。早在人類造物之初,這一思想已經主導人們的造物活動了。先秦諸子學說和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論辯中就有著重視功能的思想。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古代思想家一直有注重功能的傳統。儒家在禮的允許下對“
六藝”非常重視;法家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關心生活日用的質量;道家則對技術有著深刻的理解;後世由儒家發展出的“經世致用”的思想也是在強調功能的重要性。近代歐洲的功能主義運動更是將功能問題提升到人道與民主的啟蒙思想高度,認為造物設計活動應該能夠使更多的人享受現代高科技成果。這些強調造物功能的思想均體現了對自由之精神的追求。
該書強調,好的器物必然為絕大多數人群所用。人口增加,則器物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因此,那些“天下公器”必然不是一件兩件,而是越多越好,以便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並且需要大批量生產。所以批量生產便也成為現代設計中不可逾越的準則,而批量生產就必須進行標準化與模組化設計。不管是手工時代,還是大工業時代,人類造物都遵循了這一原則。在手工時代,工匠們通過大量製造同一件器物,而造就了嫻熟的手法、高明的技術以及驚人的速度;而大工業時代的設計師們則通過對造物功能的分析,將造物結構最最佳化,使之形成合理的標準化模組。從造物功能出發,可以得出這樣的內在規律:造物功能要求人們在從事造物設計的時候應該遵循易用性、標準化與模組化、秩序感、可持續的原則。而且,這些原則是相互聯繫的:因為有用性訴求帶來的經濟節約與可持續造物設計的需要,就產生了標準化與模組化;正因為標準化與模組化,才有了秩序感。而這種聯繫的紐帶就是對造物的功能的追求以及與之唇齒相依的設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