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大辭典

通鑑大辭典

北宋司馬光領銜編撰的《資治通鑑》,是我國編年史中最具權威性的一部巨著。它記載了1362年的史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給胡三省作出正確評價,使其思想和學術成就大白於天下的,是陳援庵先生《通鑑胡注表微》一書的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通鑑大辭典
  • ISBN:9787534381546
  • 頁數:1372 頁
  • 出版時間:2007年
辭典簡介,內容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辭典簡介

編者:陳國本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
條形碼:9787534381546
版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內容簡介

北宋司馬光領銜編撰的《資治通鑑》,是我國編年史中最具權威性的一部巨著。它記載了1362年的史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書分294卷,歷時19年完成。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清人王嗚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這說明《通鑑》一書在社會上是何等的重要了。《通鑑》全書近四百萬字,通讀一遍已屬不易,當時有王益柔獨能對《通鑑》作了全面的考釋,閱《通鑑》終篇,一時傳為美談。到了元代,浙江寧海人胡三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寫成《資治通鑑音注》一書,對司馬氏的《通鑑》作了校勘、解釋、考證,對史炤的《釋文》作了辯誤,對史事有所評論。他在《新注資治通鑑序》中說:“凡紀事之本末,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制度之沿革損益,悉疏其所以然。”胡氏博學多通,極著書之能事,不得不令人佩服。而明、清兩代學者的拾遺補缺,固多精義,但他們都只找《胡注》中的一些問題,卻沒有去了解和肯定《胡注》的真正價值所在。扭轉這一偏向,給胡三省作出正確評價,使其思想和學術成就大白於天下的,是陳援庵先生《通鑑胡注表微》一書的出版。

目錄

出版者的話
凡例
目錄
正文
分類索引
後記

序言

1978年冬,南師院早期畢業同學陳君國本自鹽城來寧,和母校的老師就商科研選題。當時我參加《漢語大詞典》編纂工作,看書收詞,几案狼藉,對立目問題,時感辣手。因謂我國辭書種類不全,查書非常不便,亟待新編一部分急需套用的專門性辭典,如《高誘辭典》、《鄭玄辭典》、《郭璞辭典》、《漢書顏注辭典》、《通鑑胡注辭典》等書,以供學術界研究參考之用,如能編成,便算功德無量了。老友段熙仲先生同意這一意見。但以《通鑑》而論,其胡注浩繁,非十年不辦,得有獻身精神的人,才能落實。當時國本君毅然允承這一課題,並力保如期完成,不負諄囑。此陳君編纂《通鑑大辭典》一書之緣起也。
北宋司馬光領銜編撰的《資治通鑑》,是我國編年史中最具權威性的一部巨著。它記載了1362年的史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書分294卷,歷時19年完成。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清人王嗚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這說明《通鑑》一書在社會上是何等的重要了。《通鑑》全書近四百萬字,通讀一遍已屬不易,當時有王益柔獨能對《通鑑》作了全面的考釋,閱《通鑑》終篇,一時傳為美談。到了元代,浙江寧海人胡三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寫成《資治通鑑音注》一書,對司馬氏的《通鑑》作了校勘、解釋、考證,對史炤的《釋文》作了辯誤,對史事有所評論。他在《新注資治通鑑序》中說:“凡紀事之本末,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制度之沿革損益,悉疏其所以然。”胡氏博學多通,極著書之能事,不得不令人佩服。而明、清兩代學者的拾遺補缺,固多精義,但他們都只找《胡注》中的一些問題,卻沒有去了解和肯定《胡注》的真正價值所在。扭轉這一偏向,給胡三省作出正確評價,使其思想和學術成就大白於天下的,是陳援庵先生《通鑑胡注表微》一書的出版。

後記

我幼年時期,喜聽歷史故事;中學階段,對歷史課頗感興趣;1952年就讀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通讀了《通鑑·隋記》以前的部分,後在工作中又通讀了《通鑑》的其餘部分,大受教益,深嘆《通鑑》及《胡注》的博大精深。但通讀一遍,僅有一個大概印象,要運用其中的資料,卻甚困難。胡氏在《通鑑》中曾有“哀詩,起於《黃鳥》”一注,閱讀時未記下出處頁碼,使用時無法查尋。段師熙仲為龔定庵詩作補註,其中《詠史》一首“金粉東南十五州”,注釋困難,求之已久,未得其解,而《胡注》“江東十五州”,卻說得明明白白。從高等院校、中學教學和科研需要看,都有給《通鑑》注編一部辭典的必要。1978年年底,回母校拜見徐復、段熙仲二師,請指示科研方向,二師亦命研究《胡注》。段師說:“文史不分家,要編,就全面進行,集歷代各家研究《通鑑》的主要成果,編一部大辭典,既可為一般讀者所運用,也可為語言、歷史等研究提供方便。這是一項重要工作,能編出來,意義重大!”徐師說:“這部書如果編出來,將是研究《通鑑》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對弘揚民族文化有積極意義。它的價值將與《通鑑》共存。”師教與個人的願望一致,二十年來,孜孜以求,不敢稍怠。前三四年,是在教學之餘從事編撰工作,備課之後,每天堅持三小時摘錄,每天都在清晨二時後方能入睡。1982年底,發現癌症,動了第一次手術;後因復發,又在1985年、1991年、1993年先後動了三次手術。癌症,意味著死亡。在手術台上,我想的是工作沒有完成,一定要克服萬難,爭取活下去。手術後,即使躺在病床上,稍有可能,我就開始工作。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為後人節省更多的時間。1983年後,在單位領導的關心下,我不再承擔教學任務,使得我能夠全身心地撲在編撰工作上。《通鑑》、《音注》、《表微》等書中豐富的內容在不斷充實著我。我每天的工作量總在十二小時以上。年復一年,現在該書終於完成了,聊遂一個赤子之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