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掘水稻雜種優勢相關基因》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張洪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掘水稻雜種優勢相關基因
- 依託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洪亮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雜種優勢機理和預測方法的研究經歷了上百年,由於尚不知道有多少基因以及哪些基因與雜種優勢相關,雜種優勢機理仍沒有得到充分解釋,雜種親本的選配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運氣成分。中國是最早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雜交稻的種植面積占水稻播種面積的60%以上,但是秈粳亞種間更強的雜種優勢卻因某些障礙得不到充分利用。本研究擬,1、利用300份來自全球的多樣性豐富的栽培稻微核心種質分別與日本晴及9311雜交,在多個環境下評價其重要農藝性狀的雜種優勢和秈粳雜種F1的不育性;2、利用高密度SNP晶片檢測300個親本的全基因組基因型;3、利用關聯分析檢測雜種優勢和F1不育性相關的基因/基因組區段,並分析其雜種優勢機理;4、探討雜交種親本選配的策略及其雜種優勢預測模型以及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策略。該研究將為雜種優勢機理研究提供目標基因/基因組區段以及解釋雜種優勢機理的證據;同時,為雜交種親本選配提供一批SNP標記。
結題摘要
該研究對微核心種質與兩個共同親本(日本晴和9311)配製的雜交組合苗期兩個性狀(分櫱數和苗高)的雜種優勢進行了評價,並利用SSR標記開展了關聯分析。結果表明,兩個性狀具有較高的雜種優勢潛力;兩個性狀本身及其雜種優勢均具有不同的遺傳力,而其共同的關聯標記比例僅有12%;約半數與雜種優勢相關的基因同時與超中親和超高親雜種優勢有關,另外半數基因可能分別與超中親和超高親雜種優勢有關。可見,這兩個性狀本身及其相關的雜種優勢,以及超中親和超高親雜種優勢在某些基因位點具有相同的遺傳機理,而在其它位點具有不同的遺傳機理;充分解析這些基因位點的遺傳機理,對於指導常規品種和雜交種的選育均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潛在的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