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叢書:美國文明史英文教程(第二版)》以作者魏嘯飛在上海交通大學開設的“美國文明史”課程為基礎,作者長年教授大學英語及美國歷史課程,《通識教育叢書:美國文明史英文教程(第二版)》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美國歷史學習英語,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理解地道的英文,不但學習英語語言,而且了解美國歷史文化,提高英語套用能力。
基本介紹
- 書名:通識教育叢書:美國文明史英文教程
- 作者:魏嘯飛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301227824
- 外文名:A Panoramic History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 for Colleges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413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通識教育叢書:美國文明史英文教程(第二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魏嘯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美國文明方向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哈佛大學美國文明系、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11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特等獎。發表論文多篇,曾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重大課題B類項目“美國市民社會研究”(2005)並主持完成子項目“美國猶太市民階層研究”,論文《失落的精神家園》(2005)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轉載,出版專著《美國猶太文學與猶太特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所主持的項目“馬拉默德的倫理指向”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1)。
圖書目錄
總序
再版自序
前言
歷史學家語絲
語言學家語絲
第一章發現美洲
1.1印第安文明
1.2發現美洲(1492)
1.3西班牙人美洲探險(1500s)
1.4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1.5英國宗教改革(1534)
1.6羅利的羅諾克探險(1585)
1.7西班牙無敵艦隊潰敗(1588)
第二章英屬美洲
2.1第一個英屬美洲殖民地(1607)
2.2《五月花公約》(1620)
2.3山巔之城(1630)
2.4《半道契約》(1662)
2.5卡羅來納州的建立(1663)
2.6紐約的形成(1664)
2.7賓夕法尼亞神聖試驗(1681)
第三章美國民族
3.1新英格蘭領地(1686—1689)
3.2塞勒姆驅巫案(1692)
3.3大覺醒(1730s—1740s)
3.4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1754—1760)
3.5《1763年公告》
3.6《印花稅法》的取締(1766)
3.7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第四章獨立宣言
4.1波士頓慘案(1770)
4.2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
4.3班傑明·富蘭克林受責(1774)
4.4第一次大陸會議(1774)
4.5《常識》(1776)
4.6《獨立宣言》(1776)
4.7美國人的優勢和劣勢
第五章美國憲法
5.1美國獨立戰爭(1776—1783)
5.2州立憲法(1780s)
5.3《聯邦條例》(1781)
5.4謝斯起義(1786—1787)
5.5《聯邦憲法》(1787)
5.6《聯邦黨人文集》(1787)
5.7第一任財長(1789—1795)
第六章顯然天命
6.1購買路易斯安那(1803)
6.21812戰爭(1812—1814)
6.3《密蘇里妥協法案》(1820)
6.4《門羅宣言》(1823)
6.5《印第安人遷徙法案》(1830)
6.6超驗主義(1836)
6.7吞併德克薩斯(1845)
第七章分裂之屋
7.1墨西哥戰爭(1846—1848)
7.2加利福尼亞淘金熱(1848—1850)
7.3《1850年妥協法案》
7.4《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7.5《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1854)
7.6《德雷德·斯科特案》(1857)
7.7林肯—道格拉斯論戰(1858)
第八章美國內戰
8.1分裂之家(1861)
8.2內戰原因
8.3《解放宣言》(1862)
8.4《葛底斯堡演講》(1863)
8.5南方重建開始(1863)
8.6內戰結束(1865)
8.7《第十四條修正案》(1868)
第九章鍍金時代
9.1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1869)
9.2南方重建結束(1877)
9.3第一個大托拉斯(1882)
9.4《排華法案》(1882)
9.5《道斯土地占有法案》(1887)
9.6《普萊西訴弗格森案》(1896)
9.7美西戰爭(1898)
第十章一戰
10.1《羅斯福推論》(1904)
10.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9)
10.3《凡爾賽和約》(1919)
10.4禁酒令(1919)
10.5《第十九條修正案》(1920)
10.6喧囂的20年代(1920s)
10.7猴子審判(1925)
第十一章大蕭條
11.1大蕭條(1929)
11.2胡佛的應對措施(1932)
11.3羅斯福新政(1933)
11.4羅斯福的字母湯(1933)
11.5新政第二階段(1935)
11.6反對新政
11.7新政結束(1938)
第十二章二戰
12.1《中立法案》(1935—1937)
12.2閃電戰(1939)
12.3偷襲珍珠港(1941)
12.4曼哈頓工程(1942)
12.5盟軍登入日(1944)
12.6廣島和長崎(1945)
12.7二戰影響
第十三章冷戰
13.1鐵幕(1946)
13.2韓戰(1950—1953)
13.3麥卡錫聽證會(1954)
13.4《布朗訴托皮卡案》(1954)
13.5蒙哥馬利抵制公車行動(1955)
13.6爭取民主社會大學生協會(1962)
13.7古巴飛彈危機(1962)
第十四章越南戰爭
14.1《我有一個夢》(1963)
14.2越戰泥潭(1964)
14.3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
14.4中美關係緩和(1972)
14.5《羅伊訴威德案》(1973)
14.6越戰結束(1973)
14.7“水門”事件(1974)
第十五章冷戰結束
15.1《巴基訴戴維斯案》(1978)
15.2“伊朗門”事件(1986)
15.3冷戰結束(1990)
15.4彈劾柯林頓(1998)
15.5“9.11”恐怖攻擊(2001)
15.6伊拉克戰爭(2003)
15.7卡特琳娜颶風(2005)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一:美國各州及首府
附錄二:美國總統
附錄三:美國主要政黨
再版自序
前言
歷史學家語絲
語言學家語絲
第一章發現美洲
1.1印第安文明
1.2發現美洲(1492)
1.3西班牙人美洲探險(1500s)
1.4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1.5英國宗教改革(1534)
1.6羅利的羅諾克探險(1585)
1.7西班牙無敵艦隊潰敗(1588)
第二章英屬美洲
2.1第一個英屬美洲殖民地(1607)
2.2《五月花公約》(1620)
2.3山巔之城(1630)
2.4《半道契約》(1662)
2.5卡羅來納州的建立(1663)
2.6紐約的形成(1664)
2.7賓夕法尼亞神聖試驗(1681)
第三章美國民族
3.1新英格蘭領地(1686—1689)
3.2塞勒姆驅巫案(1692)
3.3大覺醒(1730s—1740s)
3.4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1754—1760)
3.5《1763年公告》
3.6《印花稅法》的取締(1766)
3.7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第四章獨立宣言
4.1波士頓慘案(1770)
4.2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
4.3班傑明·富蘭克林受責(1774)
4.4第一次大陸會議(1774)
4.5《常識》(1776)
4.6《獨立宣言》(1776)
4.7美國人的優勢和劣勢
第五章美國憲法
5.1美國獨立戰爭(1776—1783)
5.2州立憲法(1780s)
5.3《聯邦條例》(1781)
5.4謝斯起義(1786—1787)
5.5《聯邦憲法》(1787)
5.6《聯邦黨人文集》(1787)
5.7第一任財長(1789—1795)
第六章顯然天命
6.1購買路易斯安那(1803)
6.21812戰爭(1812—1814)
6.3《密蘇里妥協法案》(1820)
6.4《門羅宣言》(1823)
6.5《印第安人遷徙法案》(1830)
6.6超驗主義(1836)
6.7吞併德克薩斯(1845)
第七章分裂之屋
7.1墨西哥戰爭(1846—1848)
7.2加利福尼亞淘金熱(1848—1850)
7.3《1850年妥協法案》
7.4《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7.5《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1854)
7.6《德雷德·斯科特案》(1857)
7.7林肯—道格拉斯論戰(1858)
第八章美國內戰
8.1分裂之家(1861)
8.2內戰原因
8.3《解放宣言》(1862)
8.4《葛底斯堡演講》(1863)
8.5南方重建開始(1863)
8.6內戰結束(1865)
8.7《第十四條修正案》(1868)
第九章鍍金時代
9.1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1869)
9.2南方重建結束(1877)
9.3第一個大托拉斯(1882)
9.4《排華法案》(1882)
9.5《道斯土地占有法案》(1887)
9.6《普萊西訴弗格森案》(1896)
9.7美西戰爭(1898)
第十章一戰
10.1《羅斯福推論》(1904)
10.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9)
10.3《凡爾賽和約》(1919)
10.4禁酒令(1919)
10.5《第十九條修正案》(1920)
10.6喧囂的20年代(1920s)
10.7猴子審判(1925)
第十一章大蕭條
11.1大蕭條(1929)
11.2胡佛的應對措施(1932)
11.3羅斯福新政(1933)
11.4羅斯福的字母湯(1933)
11.5新政第二階段(1935)
11.6反對新政
11.7新政結束(1938)
第十二章二戰
12.1《中立法案》(1935—1937)
12.2閃電戰(1939)
12.3偷襲珍珠港(1941)
12.4曼哈頓工程(1942)
12.5盟軍登入日(1944)
12.6廣島和長崎(1945)
12.7二戰影響
第十三章冷戰
13.1鐵幕(1946)
13.2韓戰(1950—1953)
13.3麥卡錫聽證會(1954)
13.4《布朗訴托皮卡案》(1954)
13.5蒙哥馬利抵制公車行動(1955)
13.6爭取民主社會大學生協會(1962)
13.7古巴飛彈危機(1962)
第十四章越南戰爭
14.1《我有一個夢》(1963)
14.2越戰泥潭(1964)
14.3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
14.4中美關係緩和(1972)
14.5《羅伊訴威德案》(1973)
14.6越戰結束(1973)
14.7“水門”事件(1974)
第十五章冷戰結束
15.1《巴基訴戴維斯案》(1978)
15.2“伊朗門”事件(1986)
15.3冷戰結束(1990)
15.4彈劾柯林頓(1998)
15.5“9.11”恐怖攻擊(2001)
15.6伊拉克戰爭(2003)
15.7卡特琳娜颶風(2005)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一:美國各州及首府
附錄二:美國總統
附錄三:美國主要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