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補奇經丸是一味藥,主要成分為鹿茸、紫石英、龜版等,主治瘧疾,帶下,月經不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補奇經丸
- 外文名:Pass up extra pills
- 處方來源:《溫病條辨》卷五
- 方劑主治:瘧疾,帶下,月經不調
- 方劑功效:通補八脈
方劑名稱,藥物組成,用藥禁忌,臨床套用,製備方法,用法用量,
方劑名稱
通補奇經丸
藥物組成
鹿茸8兩(力不能者以嫩毛角代之),紫石英(生研極細)2兩,龜版(炙)4兩,枸杞子4兩,當歸(炒黑)4兩,肉蓯蓉6兩,小茴香(炒黑)4兩,鹿角膠6兩,沙苑蒺藜2兩,補骨脂4兩,人參2兩(力綿者,以九制洋參4兩代之),杜仲2兩。
加減
大便溏者,加蓮子、芡實、牡蠣各4兩,以蒺藜、洋參熬膏為丸;淋帶者,加桑螵蛸、菟絲子各4兩;症瘕久聚少腹痛者,去補骨脂、蒺藜、杜仲,加肉桂、丁香各2兩。
用藥禁忌
暫戒豬肉,永戒生冷。
臨床套用
1.瘧疾:孫,40歲,少陰三瘧,2年不愈,寒多熱少,脈弦細,陽微損及八脈,與通補奇經丸4兩,服完全愈。
2.帶下,月經不調:乙酉8月19日,余氏,23歲,產後漏經半年,經止後1年有餘,忽來如崩,又疑半產。以溫經法後至9月初1日經通,舌白滑,5日前面腫腹痛,帶下特甚,其為帶脈之寒濕下注無疑。以溫經散寒利濕等法後至11月14日,帶症已少,不時舉發,經不調,六脈陽微之極。此症病起產後,漏經半年,胞宮之損可知,體厚濕重易腫,納食不旺,陽明之虛又可知矣,當兼治之。每日空心服奇經丸3錢,以補胞宮;午間、晚間各服溫經行濕湯藥1碗,以理陽明為主。
製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漸加至3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