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在2011年出版的作品,其中的文章包含了作者近年來在中國局勢、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方面的真知灼見。
基本介紹
- 書名: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
- 作者:鄭永年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精彩語錄,
基本信息
作者是中國問題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以其清醒而深刻的文字和見解贏得政界、學界和大眾讀者的一致讚賞。
內容簡介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秩序一直處於重塑中。在這個過程中,崛起中的中國扮演了最為關鍵的角色。中國的崛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經濟的全球化、國際安全和外交等。其中,中美關係、中國的亞洲地緣政治和中國自身的內部發展最為關鍵。
本書是過去十餘年作者在國際秩序變遷和中國國際關係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作者以全球化的研究視角對中國所處的國際政治格局和自身現狀進行了宏大的描述和細緻的分析,並對中國的國際責任、國際戰略、內部建設和國際定位進行了理性而深刻的闡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明晰獨到的見解。
圖書目錄
一、“9·11”事件和21世紀國際關係
二、全球化下的西方與非西方
三、世界體系、中美關係和中國的戰略考量
四、世界權力新格局中的中美關係
五、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地緣政治新格局
六、中美關係與東亞區域秩序的困境
七、中國地緣政治新格局及其應對
八、長戰略和台灣問題:美日聯盟、歐盟和兩岸關係
九、中國與全球資本主義:衝突、合作與和平發展
十、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及中國的選擇
十一、國際經濟形勢、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國際合作
十二、組織中國的國家間關係:從“天下”到國際秩序
十三、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
十四、如何實現大國大外交
十五、中國:文化崛起
十六、全球化和國家認同建設
十七、中國不要盲目追求大國責任和領導權
十八、勿讓G8、G2沖昏頭,中國崛起出路在亞洲
作者簡介
鄭永年(1962-)男,漢族,浙江省餘姚縣人。中國政治、國際關係與社會問題專家,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共同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其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東亞國際和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制度和社會轉型;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係。
精彩語錄
國內秩序是國際秩序的基礎,這是永恆不變的規律。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只不過是其內部動力的外在反映,內部經濟和政治力量的有效組織會產生巨大的外部影響力。 世界上85%的熱點問題都在中國周邊。所以,中國應該關注於自己身邊的問題。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亞洲的地緣政治。 要確立一種國際價值,內部的文化崛起是關鍵。外部文化的崛起只是內部文化崛起的外延而已。內部的核心價值必然要影響到外部世界。 一個國家真正要崛起,就看哪一天中國對世界知識體系的貢獻,是否在知識上扮演一個有力的角色。 中國外在的挑戰首先並不是美國,而是現代資本主義和民主政體合二為一的世界體系。 |
中國應當承擔自己的責任。但這份責任要和自己的能力相適應。要給中國的外交定位,就必須首先定位自己的國家利益。沒有正確的國家利益觀念,就沒有正確的外交。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它的地緣政治,國家利益是由地緣政治來決定的。
中國要有大外交也必須培養自身的國際責任觀。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是很低,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越來越高。的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不僅要在國際舞台上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且也要對整個世界體系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