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鎮(通安)

通安鎮(江蘇省蘇州市通安鎮)

通安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安鎮隸屬蘇州市虎丘區,位於蘇州西北、西臨太湖,東枕京杭運河與滸關鎮相鄰,南依陽山緊接蘇州科技城,北靠312國道與望亭鎮接壤,屬中亞熱帶北緣,全鎮總面積36.98平方千米(2017年)。通安鎮下轄8個行政村、9個社區,81009人(2017年)。

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7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6億元,增長7.3%。

2015年通安鎮獲評“江蘇省農村公路及安保工程示範鎮”, 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是“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通安鎮
  • 外文名稱:Tong'a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蘇州高新區通安鎮中心街1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000
  • 地理位置:北緯N31°22′20.93″ 東經E120°27′18.90″
  • 面積:36.9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100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 火車站:蘇州站
  • 車牌代碼:蘇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林產資源,礦藏資源,水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歷史文化,方言,飲食,古文化遺址,商周遺址,

建制沿革

先秦
通安境域在商末時期屬泰伯的“勾吳”國。
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諸樊長子公子光繼位,是為吳王闔閭。通安在蘇州城西,屬吳國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後,全國為36郡,蘇州城為會稽郡吳縣,除王莽新朝一度改為秦德縣外,通安屬吳縣轄地。
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割吳縣置長洲縣,通安歸屬長洲縣轄地,直至民國。
北宋至清
北宋元豐年間,通安境域定名為彭華鄉(屬長洲縣管轄),此定名一直沿襲至清光緒年間。其中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代正德年間,清代雍正年間都將通安境域定名為彭華鄉,屬長洲縣管轄。
高品質的住宅小區高品質的住宅小區
清宣統三年(1911年),通安屬滸關市自治公所管轄。
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清代蘇州府的吳縣、長洲縣、元和縣合併為吳縣,通安為吳縣轄地。
民國二十年(1931年),通安為吳縣第一區公所(滸關區)轄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通安為吳縣第四區(即滸關區)轄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19日蘇州淪陷,通安同為淪陷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開始實行“清鄉”,通安為第三期清鄉地區,其時通安為第五區管轄(區公所駐地在通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吳縣並區(原13個區公所2月15日前全部撤銷),通安屬吳縣滸關區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疁西鄉改為疁西鎮(即今通安鎮),為吳縣滸關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5日,吳縣通安解放(疁西鎮改為通安鄉),通安為吳縣滸關區轄地。
1950年3月建通安鄉人民政府,駐地在中市街即東街10號內。
1957年撤區並鄉,由通安、彭山、金墅、新合四個小鄉合併為一個鄉,即“通安鄉”。
1958年9月24日成立通安人民公社,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小隊。
1983年實施體制改革,政社分設,建立鄉、村、組三級制,同時建立通安鄉人民政府(地址仍在中市街即東街10號內),鄉以下設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取代生產大隊和生產小隊。
1994年8月24日撤通安鄉建通安鎮,實施鎮管村(行政村)體制。通安首次成為建置鎮。隸屬吳縣。鎮政府地址在通安鎮中心街1號,至2000年末,仍為鎮、村、組的三級建置。
2001年3月蘇州撤吳縣市,分建吳中、相城兩區,通安隸屬相城區。
2002年7月通安鎮劃歸虎丘區。
2002年9月改隸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末,通安鎮下轄8個行政村、9個社區,具體為:樹山村、青峰村、北窯村、金市村、航船浜村、街西村、東涇村、同心村8個行政村;華通花園一區、華通花園二區、華通花園三區、華通花園四區,華通花園五區、華通花園六區、新街社區、箭莊社區、西巷社區9個社區居委會。政府駐地:蘇州高新區通安鎮中心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安鎮位於蘇州西北、西臨太湖,東枕京杭運河與滸關鎮相鄰,南依陽山緊接蘇州科技城,北靠312國道與望亭鎮接壤,坐標為北緯N31°22′20.93″ 東經E120°27′18.90″,全鎮總面積36.98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東西長11.2公里,南北長約4.8公里。
通安鎮

地質地貌

通安鎮介於蘇錫地質斷裂層帶,為上古生界皺區。境內廣泛分布著尚未成岩的第四系沉積物。地層厚度,因岩層種類不同而成數目不等的厚度,大到700多米,小到70多米,總趨勢是東厚西薄,一般為150~170多米,平原區最厚處可達200米左右。境內出露的地層岩體的岩性均屬於“碎屑岩”和“碳酸鹽岩”,如陽山北部至滸墅關一帶屬於“燦岩”,其岩性為棕紅色的“砂礫岩”和“粉砂岩”。陽山山體呈南北走向,綿亘於滸關、通安、東渚三鄉鎮,山體南部為砂頁岩,中南部為石英砂岩,北部為火山岩。大石山為陽山北脈,山岩構成地下岩層,厚度約300米,被勘探分析鑑定為白堊系地層和泥盆紀地層,大石山山勢險峻,在大自然的造就下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大石山之晨大石山之晨
通安鎮境內為太湖水網平原區的一部分,水網稠密,河浜眾多,平原地形自西向東微些傾斜,海拔約6米左右。鎮區西南部有低山丘陵,其中陽山為最高,海拔338.2米,其餘山峰高度都在陽山之下,地面高度均在河流水位之上。

氣候

通安鎮,因受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月平均氣溫約在2~4℃,年極端最高溫在39℃左右,極端最低溫度在-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約1080毫米,降水量約占全年的68%,年日照天數約219天,年日照百分率為60%,全年無霜期為250天左右,鎮區的四季冬夏長、春秋短。
秀美太湖秀美太湖

水文

主要港5條,全長24.53公里滸光運河(15公里),縣級河道,起迄滸墅關—光福鎮,通安境內長度6.15公里;金市港鎮級河道,起迄通安鎮一金市港閘,全長7公里;前溪港通安與望亭交界河道,起迄前溪港—張市港—楊巷港連線金墅港,全長5.55公里;龍塘港是通安與東渚交界河道,起迄龍塘港—接滸光運河,全長2.3公里;華山港通安內河小港,起迄夏家圩—京杭大運河,全長3.53公里。二、內河條數24條,全長42.06公里。
美麗鄉村美麗鄉村

土壤

通安鎮區內土壤資源占土地總面積的56.7%,人均耕地在1.2畝以上,通安鎮區內的土壤大部分是水稻土,小部分是黃棕土,還有少量的園田土。其中水稻土據1980年普查,土屬有四類,黏質黃泥土、烏散土、小粉土、烏泥土。土種有六種,黃泥土、烏散土、黃泥白土、小粉土、烏泥土、豎烏泥土。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植被豐富,品類甚繁,產毛竹、靈芝草、馬蹄草、長生草、鳳尾草、黃萱草、珊瑚樹、金鵲花、漆樹、映山紅、登青樹。還有藥草如:人參、菖蒲、薯蕷、山桅、野葡、麥門冬、赤箭、金罌子、鳥不踏草、金銀藤、瞿麥、山楂、牛膝、草龍、紫花地丁等。

動物資源

陽山中,還有各種飛鳥走禽之類,直至現在還有各種野生動物,如受國家保護的面猴鳥等。

林產資源

林地面積達4800畝,果樹面積達2500畝,桑田面積有200多畝,在20世紀70年代每年都養蠶,每年都產一定數量的蠶繭。菜園面積有1400畝,由各專業戶承包;竹林面積有300多畝,盛產毛竹及少量的食用筍;茶林有280多畝,每年產茶在100多擔以上。共有苗木花卉觀賞苗木數十種,還有中草藥材數十種。
通安鎮(通安)

礦藏資源

鎮東南陽山,蘊藏著多種礦藏,有銅礦、鐵礦、礬礦、白泥等,尤其是高嶺土白泥,當地稱白塔,又名葉白石脂。

水產資源

全鎮約有3457畝水面(不含太湖水面10.39平方公里),其中有養殖水面452畝,每年水產品總量達幾百噸,1997年達952噸。魚類品種有青魚、草魚鰱魚、黃鱔、鯽魚、鯿魚等多種魚類,和蝦、蟹、蚌、螺螄等水產。還有水生果蔬,如水芹菜、茭白、菱角、蓮藕等。

人口民族

人口

通安在清朝中期始形成一個聚居地。後因經商人口逐漸增多而居住此地形成集鎮。民國19年(1930),通安街有80餘戶,人口200餘人。從70年代開始,全鎮人口發展進入有計畫生育階段。
通安鎮(通安)
建國後,進行了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安鎮人口情況分別為:
(1)1953年7月1日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當時是四個小鄉,即金墅鄉7183人、通安鄉7749人、彭山鄉6039人、新合鄉2958人,四個小鄉匯總起來人口總數23929人。
(2)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安鎮總戶數為6711戶,總人口為28936人,其中男性14429人,女性14507人,男女比例為99.01∶100。
(3)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安鎮總戶數為9740戶,總人口為38796人,其中男性19485人,女性19311人,男女比例為100.91∶100。
(4)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安鎮總戶數為9995戶,總人口為41313人,其中男性20691,女性20622人,男女比例為100.33∶100。
(5)2000年7月1日,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通安鎮總戶數為12207戶,總人口為41723人,其中男性20787人,女性20936人,男女比例為99.11∶100。
2000年末全鎮總人口達41723人,人口密度為772.6人/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通安鎮常住人口6.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7719人。
81009人(2017年)。

民族

截至2015年,通安鎮民族以漢族為主,尚有土家、壯、苗、回、布依、朝鮮等19個少數民族。

經濟概述

第一產業

通安鎮是農業大鎮,2007年開始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累計投入1200餘萬元,完成沿太湖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通安現代農業園獲批全區首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014年總產值突破1億元。2010年成立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截至2014年股紅分配近1億元。
開發建設前全鎮有25個村、農業人口逾4萬,可用農用地3.2萬畝。2007年開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對農村口糧田進行流轉,由各村統一管理、實行規模經營,全鎮共流轉農田6118畝。江蘇省農科院為流轉農田進行規劃設計,調整種植翠冠梨、水蜜桃、葡萄、枇杷等果樹近4000畝,建成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區。鎮給予各村3000元/畝的扶持資金用於農業結構調整,流轉農戶全部按標準享受糧差補貼,各村根據果園收益還進行二次分紅。
2005年全鎮耕地面積12688畝,糧油總產7718.08噸,副業有刺繡、織席、種植茶葉和果品、飼養家禽家畜等,其中刺繡為傳統副業,農村家家有繡女,戶戶架繡繃,2005年全鎮刺繡收入6000萬元,從業人員10000人,2005年開始調整種植經濟作物10000餘畝,主要品種有茶、楊梅、梨、桃、葡萄等;水產養殖2676畝,總產量352噸,銷售總額1265萬元。

第二產業

2014年,通安鎮完成工業總產值57.1億元,公共預算收入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中心工業區入駐產值千萬元以上企業1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74家、上市公司1家、省高新技術企業8家,形成以鋼鐵物流、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等為特色的新興工業集聚區。
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4億元,公共預算收入2.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新建通安中學、中心國小和2所幼稚園,中、國小全部通過蘇州市教育現代化達標驗收,已趕上甚至超過市區學校硬體水平,中學教育質量名列全區西部鄉鎮前茅。
蘇州高新區通安中學校:創辦於1958年9月,2010年9月,學校順利升級為高新區直屬初級中學。截至2013年9月有研究生學歷9人,中高級職稱比例達67%,擁有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區教學能手26人,獲區級以上各類榮譽42人,160多人次在區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5個教研組被評為區優秀教師群體,教師在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獲獎論文近400 多篇。學校先後通過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套用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NOC教育創新實驗學校”、“全國心理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
通安中心國小:學校創建於2004年9月。學校建有電腦房四個,2個多媒體教室,班班通網路,校園網,學校網站已建成。先後榮獲“蘇州市信息化實驗學校”、“蘇州市語言規範學校”、“蘇州市收費規範學校”、“蘇州市平安單位”、“高新區文明單位”、“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等榮譽稱號。
蘇州高新區通安實驗幼稚園:省優質幼稚園,2009年9月建成並開園使用,全園總面積 7985 平方米, 建築面積5906平方米 , 戶外活動場地 1576平方米。專任教師42名,全園共有教職員工86名,配有專職保健醫生。

衛生

全鎮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鎮區建有衛生院、華通花園各社區均設衛生服務站,並配有較好的硬體設施,基本滿足民眾就醫需求。
通安衛生院為一級甲等醫療機構,始建於1951年。該院位於蘇州高新區通安鎮金通路18號,醫院性質為全民是通安鎮鎮屬衛生院。 截至2013年9月共有醫務人員(含鄉村醫生)125人,其中在編職工45人,衛技人員78人。醫院現有核定床位41張,實際開放80張;設有全科醫療科、內科、兒科、外科、婦科、傷科、康復理療科、口腔科、皮膚科、預防保健科、檢驗科、放射科、心電B超、藥房等醫療科室。電子胃鏡、彩超、DR、十二通道心電圖、心電監護儀、麻醉機、全自動生化儀、血球計數儀等醫療設備配備齊全。2004年通安鎮對全鎮醫療服務網點進行全新布置,逐步構建起由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醫療服務網路,所有站點均實現了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基本達到“15分鐘居民健康圈”要求,便利居民就近診療。2008年,區心理門診部落戶通安衛生院,為精神病患者提供醫療服務。2010年,通安衛生院創建成省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年金市村衛生服務站獲評省級示範站點。

歷史文化

通安鎮以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名山佳景,吳越勝跡著稱。相傳秦始皇向陽山射過一箭,遂使陽山至今仍有箭闕峰、射瀆之勝跡。位於嚴山東南麓春秋吳國王室玉器出土處,出土玉器402件,對吳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陽山南北山峰俱高,山塢眾多,古剎寺宇星羅,素有“吳中普陀”之美譽。
蘇州樂園四季悅溫泉蘇州樂園四季悅溫泉
通安鎮於春秋時代便已見諸史冊,境內有陽山山脈、太湖水域,真山真水、歷史悠久。有“東南一奇”大石山景區和千年金墅古街,一年一度的蓮花廟會、樹山梨花節已成為江浙地區兩大旅遊盛事。翠冠梨、雲泉茶、楊梅果、同心米、太湖水產等素享盛譽。金墅草蓆是唐宋皇室貢品,刺繡製品自明清便遠銷海內外。

方言

通安民間語言與蘇州市的語言基本相通,屬吳地方言,有“軟、糯、甜、媚”之說。因 此,通安民間語言仍保留著“珠圓玉潤”純正的吳儂軟語的特色。

飲食

菜餚。通安、金墅二區的菜餚與當地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烹調方法以燉、燜、焐為主,不僅色、香、味、形俱佳,而且一年四季變化有序,冬季色濃而不膩,酥爛脫骨而不變形。夏季則色清而淡,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著名菜餚有松鼠鱖(桂)魚、三蝦豆腐、花菜湯、銀魚抱木樨、䰾肺湯、清蒸大蟹、醬方、得月雞等。通安地處水鄉,湖塘密布,水產資源豐富,養魚歷史悠久。這為吃魚時令禮儀上提供了條件,按農曆計,正月塘鱧魚、二月鱖魚(桂魚)、三月甲魚、四月鰣魚、五月白魚、六月鯿魚(團頭魴)、七月鰻魚、八月䰾魚、九月鯽魚、十月草魚、十一月鰱魚、十二月青魚。禮儀上,辦喜事用青、草魚,而居喪人家則不用鰱魚等。糕點。又稱四季茶食,為米(粉)麵製品,講究色、香、味、形和時令新鮮,春餅有酒釀餅(正月初五至三月底),端午有肉素各式粽子,夏季有綠豆糕(四月初十至七月二十日)、薄荷糕(五月初一至六月底),八月半(中秋節)有各式酥皮餅(蘇式月餅),年夜則家家戶戶蒸年糕,隱含高高興興過年之意。

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1956年由江蘇省文管會在文物普查中發現,在錢家園(今為新錢村)農田裡發掘出石斧、石刀、陶片等遺物。
木棧道廉石木棧道廉石
吳國遺址 1986年嚴山春秋吳國王室玉器出土處,位於通安鄉嚴山東南麓。時代系春秋末,面積3平方米。出土玉器402件,有琮(殘器)、璧、瑗、環鐲、璜、斧、觽、瓏、雙系拱形起脊飾、鸚鵡首拱形飾、鳥形飾、獸形飾、長方形玉飾、虎形佩、管、珠以及綠松石質珌、塊、料器等。該處出土玉器數量之多,質量之精美,證明春秋時期吳國宮廷已有較大規模的手工藝作坊。出土器物的造型風格,對吳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商周遺址

據1994年版《吳縣誌》記載:“商周時期遺址,大多分布在西部山丘。”其中通安彭山也是一處,其文化內涵主要是幾何印紋陶原始瓷為主的吳越文化。彭山,海拔36.5米,位於通安鎮西南4.5公里處,東距陽山3公里,西距太湖岸線2.5公里,南臨彭山湖。遺址是沿彭山南麓的山坡展開的,地勢北高南低。文化遺存分布在彭山村東,窯廠西,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80米的範圍內。文化層厚度超過1.5米,部分文化遺存已遭破壞。在調查中採集到石、陶器80餘件(片)。石器有鑿、刀、鐮,陶器有釜、瓦腹、罐口沿、豆把、豆地,以及原始瓷盅等。
大石山款雲亭大石山款雲亭
通安古井遺址 位於通安鄉金墅鎮西通安種植場。吳縣文管會於1986年2月中旬發現兩千多年前的古井4口,有土坑井和陶圈井2種,井坑都呈圓柱形,坑徑1米多,深為1~2.2米,坑壁平滑。在出土器物中有雙耳黑衣陶罐、圓底內凹罐、四系釉陶罐等。據考古人員從井內出土器物的形狀、質地和紋飾分析,這幾口古井是戰國至漢代的遺物,為研究太湖水域的變遷,中國東周至漢代時的築井方法及古代文化的面貌,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華山遺址 據1994年版《吳縣誌》載:華山遺址位於滸墅關鎮西北3里(即現在通安鎮華山村3組、4組的地域),時代系商周,面積為0.7萬平方米。1956年在省文管會組織的普查中發現,文化層厚度約1.5~2米。採集標本有穿孔石斧、石鉞、石鏃、三角形石刀、鑿、錛、籃紋圓底內凹罐、原始瓷缽、鼎以及回紋摺尺紋、席紋、菱形紋的硬陶罐片等。該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