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順治三年,此地設通上保。
清宣統三年,歸屬第八區新店區。
民國十二年,屬清區。
民國十八年,設新興鄉。
民國三十七年,即1948年,置通城店鄉隸屬達權店。
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成立先鋒農業生產合作社隸屬達權店區管轄。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隸屬達權店鋼鐵公社通城店大隊。
1960年成立通城店公社隸屬達權店區。
1962年劃分通城店行政區、通城店大隊隸屬達權店公社。
1976年行政區變更劃歸新成立馮店公社。
改革開放後,1982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生產隊改組。成立通城店行政村,隸屬馮店鄉。
行政區劃
轄20個居民組,45個自然村,總戶數556戶,總人口 1985人。
集鎮建設
通城店集貿小鎮,完善功能設施,美化亮化,最佳化產業布局,合理布局重輕工業,形成完整的工商業特色小鎮。
開發通城店新區,建設樓盤,解決附近居民居住問題,改善居住條件。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城店位於商城縣西南部,距縣城46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最高峰海拔510米、獨特的山區盆地結構,四面環山,有老鴰岩山一座。
水文
通城店境內水系發達、磊石河、黃皮河、千工堰、上灣水庫以及上游3座大型水庫等水域為通城店提供了優良的水系資源。有通城店大橋一座,聯繫河的兩岸。
自然災害
通城店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洪澇等。年均氣溫15.4℃、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8℃、年降雨量1241.4毫米、全年日照146.9天、年均雨期128.8天、無霜期222天、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峰值38萬個/m、平均值18萬個/m、森林覆蓋率達95%。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有石灰石、螢石、大理石、花崗石、水晶等10餘種。
人口
轄20個居民組,45個自然村,總戶數556戶,總人口 1985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通城店財政總收入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
農業
通城店擁有林地58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 畝,主要種植桃、李等經濟林果,竹海500餘畝,集體林場1000餘畝。耕地面積842畝、土壤成分為沙泥土、黃沙土。主產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紅薯、玉米等經濟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等油料作物。
工業
通城店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實力不強。通城店加油站一家。有1999年投入生產的商城縣馮店鄉鍋廠,集體經營單位,經營鑄造鐵鍋;有2000年投入生產的商城縣三保建築材料廠,為集體單位,經營隔熱鎮水粉。
金融
通城店有農村信用社一家、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通城店支行一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有國中1所
馮店二中,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3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0%;有國小1所
通城店國小,在校生200人,專任教師1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5%;幼稚園一所
通城店幼稚園,在校生100人,入園率達80%。
文化事業
通城店有地方龍燈、舞龍、玩獅、劃旱船、挑花挑、打花傘。通城店元宵節,舞龍燈傳統民俗。
醫療衛生
有通城店衛生室一家,原通城店衛生院,職業醫師3人。
社會保障
通城店居民參加合作醫療率高;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覆蓋廣。敬老院1所、床位若干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高。
郵政電信
通城店有郵政網點若干個;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服務網點分布廣。
交通
通城店交通網發達,有通城店到螺螄畈,稱為通螺公路;通城店到高家畈,稱為通高公路;通城店到達權店,稱為通達公路;通城店到余集,稱為通余公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通城店古因為通上保得名。後因為通往縣城之地,沿途開有旅店,故稱為通城店。
近代遺址
解放戰爭段君毅旅、劉鄧大軍都曾在此用兵,並留下一處處遺址。
特產美食
特產
通城店高山茶。高山雲霧之中,茶林蔥蔥,所產“雀舌”、“銀針”,早在唐代即為貢品,現茶葉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名優產品層出不窮。
通城店油茶。縣政協調研通城店油茶基地,油茶產業發展現狀。
美食
通城店小河魚。
“天崇”牌天香茶
商城縣大別山的周作崇痴迷天香茶20多年,潛心研究天香菜的功效作用,2004年,大別山天香茶被評定為國家原產地標誌註冊保護產品。商城縣大別山天崇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天香菜收購、種植、生產加工及產品銷售於一體。
風景名勝
飛來神石。位於通城店老鴰峰至高處,可以“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