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對抗裝備

通信對抗裝備:用於對無線電通信進行偵察和干擾的電子對抗裝備。

用於對無線電通信進行偵察和干擾的電子對抗裝備。
通信對抗裝備經歷了由採用制式通信設備到專用對抗設備的發展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研製出無線電測向設備,用來測定無線電台的方向和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生產了專門的通信對抗設備,並在戰爭中使用。戰後到20世紀60年代,通信對抗裝備得到初步發展,研製生產了一些通信對抗偵察、測向和干擾單機設備及簡易系統,裝備部隊使用。60~80年代,通信對抗單機的性能日趨完善,高可靠性、多功能、標準化、系列化的偵察、測向和干擾裝備和系統大量出現。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原來人工操作的系統已逐步由多功能、寬頻段、具有較高自動化程度和快速反應能力的通信對抗系統取代。90年代以後,隨著快速跳頻、直接序列擴頻、戰場移動通信網等各種抗干擾通信技術的廣泛套用,不少國家研製了跳頻通信對抗設備。如美國空軍EC-130H Block Ⅲ機載大功率干擾系統,不僅可對指揮控制和防空通信網進行壓制,還具有對跳頻通信的干擾能力;以色列的先進電子戰系統,可對300跳/秒的跳頻通信信號進行測向和跟蹤干擾。
通信對抗裝備按工作波段,分為短波、超短波及微波通信對抗裝備;按運載平台,分為地面(固定式、移動式、攜帶型)、機載式、艦載式、星載式和投擲式通信對抗裝備;按功能,分為通信對抗偵察接收設備和通信干擾設備。通信對抗偵察接收設備用以對敵無線電通信信號進行搜尋、截獲、分析、識別,獲取敵方通信信號的技術特性等情報,如工作頻率、調製樣式、信號幅度、信號到達時間、通信網台組成和發信台所在方位及地理位置等。其組成主要包括通信對抗偵察接收設備和通信測向設備。通信對抗偵察接收設備由天線、接收設備、信號處理設備、控制和顯示設備、記錄和存儲設備等組成,用以搜尋、截獲、分析和識別無線電通信信號,獲取其技術參數、工作特徵等情報。通信測向設備用以探測無線電波的入射方向,確定無線電發射台的所在方向,按測向方法分為比幅、比相、比幅-比相、都卜勒、時差、譜估計測向設備等。通信干擾設備主要由天線、引導接收機、干擾激勵器、功率放大器、控制器和電源等部分組成,用以發射干擾電磁波,擾亂或破壞敵方無線電通信。
通信對抗裝備還常按組成的規模和使用特點,分為單機設備、站級設備和系統級設備。通信對抗單機設備主要指可單獨使用的偵察接收設備、小型測向機、擺放式或投擲式干擾機等。組成相對簡單、功能單一,但使用方便、靈活,適合於單兵或使用條件受限情況下完成比較簡單的任務。通信對抗站級設備通常裝載於各類機動平台上,組成較複雜,功能完善,用於完成偵收、測向和干擾任務,也可將偵收、測向、干擾三種功能組合在一起,完成多種通信對抗任務。通信對抗系統級設備又稱通信對抗系統,通常將偵收、測向、干擾單機或站級設備有機地綜合為一個整體,實行統一的指揮和控制。常見的有短波通信對抗系統、超短波通信對抗系統、衛星通信對抗系統、機載或艦載通信對抗系統等。
典型的超短波地面通信對抗系統包括偵察控制站、測向站和干擾站。偵察控制站是系統的指揮和控制中心,通過站間通信設備實現對測向站和干擾站的控制及數據、話音的傳輸。偵察控制站對敵無線電通信信號進行搜尋、截獲和分析,當需要對目標信號進行方位分選時,可將待分選的信號傳送給測向站。測向站測定輻射源所在的方位,並利用兩個以上測向站的測向數據進行定位。偵察控制站根據偵察情報確認干擾目標,向干擾站下達干擾指令,並將相應的干擾頻率、干擾樣式和方位引導參數傳送給干擾站,干擾站按指令人工控制或自動發射干擾。
採用數位化、軟體化接收機,以提高對各種信號的寬開搜尋和快速處理能力;開發寬頻段、高靈敏度和高精度、高解析度的高速測向設備,實現對低截獲機率通信信號的測向;拓寬干擾頻段,採用功率合成技術提高干擾功率,研究新的干擾樣式,增強幹擾效果;發展多平台通用化、一體化通信對抗系統以及分散式通信對抗系統等。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