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中國歷史——秦漢:中華帝國的形成》是202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孝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這就是中國歷史——秦漢:中華帝國的形成
- 作者:何孝榮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22371324
《這就是中國歷史——秦漢:中華帝國的形成》是202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孝榮。
《這就是中國歷史——秦漢:中華帝國的形成》是202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孝榮。內容簡介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採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
《秦漢帝國》是2008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芙都,王化平。內容提要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秦始皇創帝制、築長城,統一文字、貨幣,開疆拓土,創立了不世偉業,也為後世留了諸多歷史盲點。漢朝是繼秦之後的又一個強大帝國,它處於中華帝國形成期的歷史關口。漢武帝對外北擊匈奴,開通西域,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相傳經歷了史前時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 ,《先秦史》載:“吾國開化之跡,可征者始於巢、燧、羲、農。”就文字而言,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甲骨文,近些年又發現更早期文字高郵陶文等。
美國著名中國古代史專家,史丹福大學Kwoh—Ting Li(李國鼎)中國文化講座教授,。他的研究關注中國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長從政治和社會層面考察中國問題。著有“哈佛中國史”叢書中前三卷《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分裂的帝國: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國:唐朝》,以及《早期中國的寫作與權威》《早期中國的空間構造...
文明的誕生、古典時期:中國哲學思想的黃金時代、秦漢: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國、帝國的再生、晚唐與宋:中國文化的全盛期、漢人與胡人:蒙古帝國、明代的國家和社會、清:傳統中國發展的高峰、中國在19世紀時遭遇的入侵與叛亂、中國對西方的回應、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從君主專制到軍閥混戰、中華民國興衰、中華人民共和...
《秦漢興亡備忘錄:帝國的興衰》是2013年中華書局、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德增。該書從獨特的視角解讀了秦漢帝國的興衰歷史,分析了為秦漢帝國帶來空前強盛的制度,為何卻不能挽救帝國的滅亡。內容簡介 《帝國的興衰(秦漢興亡備忘錄)》內容提要:從秦到東漢,441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的內容...
《大漢帝國》2012年播出的紀錄片 劇情簡介 第一次從經濟視角解讀秦漢帝國的興衰歷史。“以軍功授名爵”的國家授田制度,使秦軍猶如虎狼之師一統天下,漢帝國將土地按“名爵”大小贈與個人,國力漸至巔峰。但帶來強盛的制度為何卻不能挽救帝國的滅亡?本片帶著最新的經濟學理論和近百年來的考古學發現,以大量真人演繹...
《國史十六講》是2006年4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樹志。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歷史文明進程的講解等有關內容。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展現了歷史方面的知識。如青銅文明、諸子百家、中華帝國的創建、古文經學、唐朝文明、古代少數民族、帝國專制政治、朋黨之爭、文人社團、封建社會末期的政治與文化等等。 這是一...
《國史十六講》是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樹志。內容簡介 這本《國史十六講(修訂版)》是從作者自己的讀史心得中提煉出來,力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不再糾纏於歷史的線索和細枝末節。作者的原則是絕對不能面面俱到,必須選擇重點,講深講透,講出個所以然。給不同...
傅德岷 李書敏.中華愛國詩詞散文鑑賞大辭典(先秦-1949)[Z].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11018 7 高海夫.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全譯(下冊)[Z].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288 8 原建平.通用文言文全解(國中卷)[Z].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78 9 薛瑞萍 徐冬梅 邱鳳蓮.親近母語·日有所誦[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9...
第二章 秦漢帝國:中華帝國的框架(公元前221—189年) / 151 (南京大學武黎嵩 著)大一統帝國是必然出現的嗎 / 151 中國歷史為什麼跳不出改朝換代的怪圈 / 155 秦朝為什麼在最強大的時候崩潰 / 160 儒家關於皇權傳遞的合理想像 / 163 “五蠹”與“七科”——什麼職業會成為秦皇漢武的打擊對象 / 168 宦...
——新歷史作家 月滿西樓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形成了中華帝國的風格和骨架,所以研究秦國史非常有意義,而許多先秦史書晦澀難懂的語言總是讓大家望而生畏。這本書用簡明幽默的現代語言再現了一個遠古帝國的真實歷史,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新歷史作家 日月重開 文章一氣呵成,充滿跳躍的激情。——...
對於中華帝國克服惡劣環境、瘟疫及後勤方面的困難,以鞏固對長江以南亞熱帶地區的統治而言,這一網路被證明至關重要。本書也首次探討了古代東亞帝國網路與遠距離互動框架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怎樣塑造了中華世界的政治經濟發展軌跡及其對歐亞全球化的參與。《古代中國的帝國網路》共8章,圍繞早期帝制國家的形成、世界體系...
人的歷史與人的歷史學 變幻的空間與空間結構的“解構”歷史中的“時間”與“人”區域、地方與地域:空間維度下的歷史研究 中國歷史的南方脈絡 中古時代的濱海地域 中國古代鄉村聚落形態研究的理路與方法 卷 二 評論 多元、統一的中華帝國是如何可能的?“畫圈圈”與“走出圈圈”——關於“地域共同體”研究理路的...
第三節 秦漢統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變遷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疆界的變遷 第五節 隋唐統一帝國疆域的形成 第六節 宋遼金時期各分裂政權的疆域 第七節 元代的疆域 第八節 明時期中國疆域 第九節 清帝國疆域的形成——中華帝國最終疆域的形成 第十節 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國土的淪喪 第八章 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是2023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李開元。內容簡介 本書從秦漢帝國的起源觀照中華帝國起源,以軍功受益階層作為切入視角,反映了作者的深思與巧思。全書的研究,體現作者紮實的史學功底和理論思考的創見,是一部具有典範意義的秦漢史研究著作。本書是歷史學家李開元先生...
就這樣,作者的歷史筆觸、從秦漢到隋唐,再越過來、元、明、清,然後一直進入民國,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她對中國歷史的看法是積極的。她明確地向英語世界的讀者表明,儘管歷史學家總是去注意那些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但是她自己決不會就此認為,中國未來的方向,早在它的古代就被決定下來了。因為,“這種看法...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國誕生,帝國制度從此建立。公元1911年,在治亂循環中折騰了兩千多年的中國人,終於下決心,革了制度的命,從此迎來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的終結。“易中天先生的《帝國的終結》,就是他對於中國歷史的一種解讀方式,或者說是對於中華帝國從形成、發展到終結的歷史的一種獨特理解。讀者諸君如果靜下心...
《破解秦漢帝國興衰之謎:帝國的興衰》是一部小說,作者是段鳴鏑,連載網站新浪讀書。內容簡介 中央電視檯曆時六年,首次運用最新的經濟學理論和考古學發現,破解秦漢帝國興衰之迷,探索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中華帝國固有的又無法解決的悖論,詮釋中國兩千年王朝更替歷史周期率。 幅原遼闊的帝國需要建立官僚體系來治理國家,卻...
在這1萬多年的時間裡,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時刻離不開自然環境,於是就產生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特定的人地關係。這種特定的人地關係經過千萬年來的整合,形成了一種絢麗多彩、繁複紛呈的人文景觀,這種人文景觀表現為強烈的歷史繼承性、地域的差異性和凝固的內聚性。這就是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最基本的特色。近現代中國...
叢書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統天下,下至20世紀初清朝終結,分為六個帝國時代——秦漢古典時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國唐朝、宋朝的社會轉型、氣候變遷影響下元明帝國的興衰,以及成就斐然、盛況空前的大清王朝,進而串起2000年中華文明跌宕起伏的榮辱命運。《哈佛中國史》叢書專為普通讀者而作,語言生動活潑,文風...
李唐王朝建立之後,中華文明進入了輝煌璀璨的第二個歷史高峰。唐代中國是古代東亞乃至全世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發達,國力最強盛的國家。它對亞歐大陸上的各個國家和民族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因此眾多國家欽羨大唐的文明富強,紛紛遣使來朝,與唐朝進行政治交往、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加入“華夷秩序”體系。以中華帝國為...
歷史背景 清末時期,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社會的巨大變革,無疑對孫中山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孫中山看到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在西方列強面前任人宰割,人民生靈塗炭、哀鴻遍野,才激發了其救人民於水火、攬大廈於將傾的歷史使命感,開始了其挽救中華民族的思考與探索。這正如...
貶斥黃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聘用文學儒者至數百人,實現所謂“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的歷史性轉變,儒學之士於是在文化史的舞台上逐漸成為主角。結束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對於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有限制和遏止的消極作用。但是,這一變革肯定“以教為本”,否定了“以法為本”,從而為中華民族重視文化、重視...
至晚明、清初時期,西方傳教士東來,他們均稱明清兩朝為“中華帝國”,簡稱,即是“中國”。利瑪竇在《利瑪竇中國札記》記載:“這個國家有一個各個時代一直沿用的稱號,他們的人民通常稱呼這個國家為中國(Ciumquo)或中華(Ciumhoa),意思是為‘位於中央之國’。”由來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