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徐則臣著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是徐則臣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收穫》2010年第4期。

該小說寫一個男人離婚後愛上了遠行,並與旅途中送他藥的女人相互傾訴的故事。該小說對於情節的敘述、對於人物的刻畫都顯得平實而真誠,夜半車廂里難以克制的咳嗽,答謝咳嗽藥請吃早餐的相互傾訴,兩年後再次見面時的攀談與同情,都是客觀生活的平實敘寫,作者沒有煽情、沒有誇飾,只是用生活化的語言展開敘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 作者:徐則臣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字數:1.2萬字
  • 首發時間 :2010年7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寫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前妻、送藥女人)的故事,寫出了一種潛在的時代情緒,喧囂中的深刻的厭倦;寫出了一種類型的人,從畏懼流俗、拒絕與浮躁的時代合唱,到突破生活的圍困不斷出走;同時也寫出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內心生活,包括疼痛和嚮往。主人公“他”的性格好靜,妻子卻愛動,“有時間就折騰,逛街、美食、美容、旅遊、看演出”,妻子單位組織去海拉爾旅遊,可以帶一個家屬,“他”卻拒絕參加,性格上的反差使他們最終離婚。離婚後,“他”成為一直走在路上的“資深驢友”,“他”去許多陌生的地方週遊,覺得離原來的生活越遠內心就越安寧。送藥女人二十三歲不顧家庭的反對,半夜跳窗逃跑而結婚,丈夫對“她”海誓山盟,“她”去陌生城市探望被羈押的丈夫,出獄後升遷的丈夫卻在外面玩女人,“她”以“各種時髦的衣物、昂貴的化妝品和加倍的風情藉以回到過去,回到愛情完滿的幸福生活里去”。

人物介紹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愛好書法。小時候,在私塾出身的祖父的指點下練了點童子功,這些年一直沒放棄,拿起毛筆他覺得自己豐富安寧,仿佛需要對生活感恩。他好靜,見到人聲鼎沸就煩,更懶得出遠門來更大的折騰,但妻子好動,出門還是待在家的問題他們爭論過無數次。每次吵架都讓他陡生對婚姻和生活的虛無和幻滅感,剛剛積累出來的過日子的熱情一陣大風全颳走了。他們結婚只有三年,最終分道揚鑣。離婚後,他儼然成了資深驢友,當然是一個人,拉幫結夥的事他不乾。有時候一個人躺在車上他會覺得荒唐,離婚之前讓他出門毋寧死,現在只要有超過兩天閒著,他就會給自己選擇一個陌生的去處。為了能經常出差,他甚至跟領導要求換了一個工作。過去認為只有深居簡出才能躲開喧囂;現在發現,離原來的生活越遠內心就越安寧。兩年里他跟在車上送他咳嗽藥的女人通過兩次話,時間都不長,身體一不舒服他就想起她。面對這個家庭不和的醉酒女人的挑逗,他感覺難過,選擇了拒絕。
前妻
前妻愛動,有點時間就折騰,逛街、美食、美容、旅遊、看演出,反正只要不在家裡就高興。開始還動員他一起去,他也去,但明顯動起來很不在狀態,她也就意興闌珊了。她一個人出門,喀喀喀到這兒,嚓嚓嚓又到那兒,忙著在網路上蒐集能讓她出門的理由,或者找一幫驢友,背包、登山鞋、拐杖、野外帳篷,滿地球亂跑。
三十左右,披肩燙髮,染成淡黃褐色,眉形很好,白天在列車上一直坐在窗邊支著下巴向外看,面部側影像某個“他”(男主人公)叫不上名字的電影明星。看見“他”咳嗽,給了“他”藥。她老公是個司機,牽涉局長的腐敗案,被關在一座陌生城市的看守所里,她幾次三番去看守所,但門衛不讓進。她和老公感情很好,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她老公最終從看守所里出來了,案子跟他無關。但憑一身傷他升了,從司機變成了副主任。老公成了領導,她也從某書店會計搖身一變成了航運處會計。在“他”看來,現在她的時髦近於妖嬈,頭髮盤在腦後,因為濃妝和清瘦,臉顯得極不真實。老公做領導後變了,在外鬼混,甚至一周七天都不在家吃晚飯。

作品鑑賞

徐則臣談到其小說創作的經驗時認為:“好的小說應該是吞吞吐吐的……它的吞吞吐吐不是結結巴巴,不是詞不達意,而是棄絕喧囂和浮躁,刪減雜草和不必要的枝蔓,讓每一句話都力求及物。”吞吞吐吐的敘事策略成為《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的一個特點。小說描寫的並非是白居易琵琶行》中書生與琵琶女之間惺惺相惜的關係,而是描寫陌路男女在物慾世界裡的交往與同情。作家將這兩位主人公之間的交往也寫得吞吞吐吐,小說從夜半車廂里的咳嗽寫起,將壓抑不住猛烈發作的咳嗽寫得細緻入微,為兩位陌路男女的交往做了鋪墊,插敘“他”與妻子的性格衝突和爭吵,再順敘“他”為感謝咳嗽藥請“她”共進早餐而相互傾訴。最後寫“他”兩年後去尋找“她”,見面後“她”的傾訴。在這對男女一起喝茶喝酒以後,“她”送“他”來到旅館房間裡,“她”拿出仙黛爾內衣要當面穿給“他”看,“他不說話,站起來把仙黛爾內衣裝進紙盒再放進紙袋”。小說並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只是在平平常常的人生故事中,寫出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傾訴與同情,也寫出沒有歸宿的人們一直在路上的生存狀態與心態。
追求創作的平實、真誠、沉切,這是《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的另一個特點。小說對於情節的敘述、對於人物的刻畫都顯得平實而真誠,夜半車廂里難以克制的咳嗽,答謝咳嗽藥請吃早餐的相互傾訴,兩年後再次見面時的攀談與同情,都是客觀生活的平實敘寫,作者沒有煽情、沒有誇飾,只是用生活化的語言展開敘述,尾聲中“他”對於“她”當面穿內衣的婉拒,也顯得樸實坦誠,沒有任何虛偽做作。小說中人物的刻畫也呈現出生活的平實真誠:“他”從追求書齋豐富安寧的生活,到離婚後成為一個一直在路上孤獨的“驢友”;“她”從為幸福而滿足,為丈夫被冤枉而哭泣,到被丈夫的變心而苦惱;“他”的妻子“像不死鳥一樣熱衷於滿天下跑”。小說中值得關注的是“她”的丈夫,他從原先被冤枉關進看守所八個月的局長司機,晉升為有實權的副主任,他向人們宣告他在看守所的苦難經,他常常撩起衣服讓別人看傷痕,他將妻子從書店調進航運處,他忘卻了過去愛情的海誓山盟,他在外面玩女人,被發現後“他供認不諱,玩玩而已,他不會當真,希望老婆也別當真,就當自己老公的下半身臨時借別人用一下”。小說在平實、真誠地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中,卻見出作品的深切之處:既寫出物慾世界對於人的性格與靈魂的腐蝕,也道出對物慾世界中柔柔溫情的渴望。
纖敏的感受、細膩的敘寫是《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的第三個特點。開篇寫道:“車到南京,咳嗽終於開始猛烈發作,捂都捂不住,嗓子裡總像卡著兩根雞毛。”將“雞毛”擬作咳嗽時嗓子裡的感受,生動而傳神。“但是躺下來後他絕望地發現雞毛在長大,像蒲公英一樣蓬鬆地開放,像熱帶雨林里的榕樹見縫紮根,從氣管往下,整個胸腔亂糟糟地灼辣。”又以蒲公英蓬鬆地開放、榕樹見縫紮根生動地寫出咳嗽的難以抑制,在具有詩意的語言表述中,以細膩的敘寫繪出纖敏的感受。作家寫“他”的妻子的好動:“……她一個人出門,喀喀喀到這兒,嚓嚓嚓又到那兒,忙著在網路上蒐集能讓她出門的理由,或者找一幫驢友,背包、登山鞋、拐杖、野外帳篷,滿地球亂跑。”將妻子喜歡旅遊到處跑的性格生動地勾勒了出來。作家描繪“他”離婚後獨自去海拉爾的感受:火車穿行在夜間大草原上,車廂里只有他一個人,他將窗戶打開,長風把他吹了個透。“關上窗戶坐下來把涼氣一點點呼出來,他有身心透明之感,如同換了個人。他的壓抑、積慮和負擔突然沒了,層層疊疊淤積在他身體裡的生活蕩然無存。”感受的纖敏、敘寫的細膩,將“他”性格的轉變寫得令人信服。

作品影響

入選榜單
2011年2月20日,該小說入選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的“2010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

作者簡介

徐則臣,197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在《人民文學》《當代》《山花》《鐘山》《大家》《天涯》《上海文學》《莽原》《百花洲》《美文》等刊物發表作品100餘萬字。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短篇小說選刊版》《散文選刊》等刊物轉載並被收入多種文學選本。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耶路撒冷》《午夜之門》《夜火車》,中篇小說代表作有《跑步穿過中關村》《蒼聲》《啊,北京》《西夏》《人間煙火》《天上人間》《逆時針》《居延》《小城市》等,短篇小說代表作有《花街》《最後一個獵人》《傘兵與賣油郎》《紙馬》《我們的老海》《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如果大雪封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