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是作者在被貶路途中,正時寒食節,又在陽春三月年,提筆寫給好友的。該詩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後兩句直接抒情,抒發失去家園之痛。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詩寫得樸質無華而屬對工穩,情意真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宋之問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①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②,不見洛陽人③。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⑤。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崔融:作者友人,時亦因二張故貶袁州(江西宜春)刺史。
②江浦:江。
③洛陽人:指朝廷同僚、朋友。
④北極:《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此借指唐朝皇帝。
⑤柳:柳音諧“留”,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故園”二句:言想像故鄉春光,傷心腸斷。
白話譯文
在被放逐的道路上碰到了寒食節,眼看今年的春天將要在愁苦中過去了。
可憐我在長江邊回首北望,卻看不到在洛陽的親朋故舊。
箸望著北極星,我思念君王,而自身卻將被放逐到遙遠的南海之濱。
啊!我思念著北方的故園,那的柳條還剛剛抽綠呢!
創作背景
神龍元年(705年),武后臥疾,中宗即位,宰相張柬之舉兵誅殺二張(張易之、張昌宗),一批阿附張易之的徒眾,宋之問、崔融等的宮廷文士被斥逐。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東)參軍,崔融貶袁州(江西宜春)刺史。宋之問在離開東都南行到黃梅(在今湖北省)湖臨江驛的時候,給這一位同落難的故友題寫了這首傾訴愁懷的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對起,點地點時:“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馬上”二字說明正在貶謫途中,“寒食”、“暮春”點明時節環境,中間以“愁中”二字相銜接,托出了處於環境中心的人物形象。首聯雖平平道來,卻已為全詩拉開了悲涼沉重的序幕:在淒涼的暮春景色中,失意的詩人騎在馬上,滿面愁容、風塵僕僕地走向貶所。在這一聯中,作者連用了寒食、暮春兩個表達時令的字眼,著力渲染周圍的環境,以襯托出遭貶後憂愁的心境。寒食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唐代習俗於是日禁火冷食,可知詩人所過之處冷冷清清、格外淒涼。何況南方春早,剛至寒食,已是流水落花、一片凋零,不能不使他觸景傷懷、倍增憂傷,從暮春的景象自然聯想到自己遭貶的命運,更是“別有番滋味在心頭”了。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遙覦洛陽城,詩人思念著溫暖的家園,思念著親人和友人。可憐長路漫漫、天各一方,不知何時才能與親人相見。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遙北極的天空,詩人仿佛看到了莊嚴巍峨的皇宮。此時,與其說他是在“懷明主”,不如如說是在追懷自己無比榮耀的昨天。在武后的宮廷中,宋之問曾以才華出眾而倍受寵遇,宮廷中的侍從游宴、龍門前的賦詩奪錦,曾引起了多少人的飲羨。然而,隨著武后的退位與唐中宗的即位,剎那間他就從天上掉到了地下,被遠遠地貶往靠近南海的瀧州,做了個放逐之臣。今一對比,怎不令他憂傷萬分。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在思念中,在遠望中,詩人心靈的眼睛仿佛越過了千山萬水,飛回了那令他腸斷的故園。故園門前那翠綠的楊柳,柳條輕拂,似在等待著他的歸來。詩中以柳條代指折柳送別的親人,以“日夜柳條新”比喻故園的親人在日日夜夜盼望詩人歸來。這一聯通過詩人想像中的故園情景,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曲折地表達了詩人與親人的兩地相思之情,給人以餘味不盡的感覺,尤為纏綿悱惻。
名家點評
元朝詩人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三:“‘北極’‘南溟’一聯,老杜‘北闕心長戀,西江首獨回’,亦何以異乎?”
清代書畫家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此詩淡雅中有奇氣。看他次聯與結語,何等感悲動人。”
作者簡介
宋之問(約656~約712),名少連,字延清。宋之問在文學上與沈佺期齊名,合稱“沈宋”。《新唐書·宋之問列傳》中稱其“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