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草屬

透骨草屬

透骨草屬(學名:Phryma L.)是透骨草科下的一屬,草本。1種,2亞種,間斷分布於北美東部及亞洲東部。我國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南部、四川及其以南(海南、台灣除外)各省區有1亞種。莖四棱形,,單葉對生,無托葉;頂生及腋生穗狀花序細長,花兩性;苞片鑽形,花萼管狀,花葯近腎形;子房上位,卵圓形,一室,有基生直立,直生胚珠一顆,花柱頂生;果為瘦果,狹橢圓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透骨草屬
  • 拉丁學名:Phryma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透骨草科 Phrymaceae
  • 亞科:透骨草屬Phryma L.
  • :1種
  • 命名者及年代:Sp. pl.,1753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下級分類,植物用途,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4棱形。葉為單葉,對生,具齒,無托葉。穗狀花序生莖頂及上部葉腋,纖細,具苞片及小苞片,有長梗。花兩性,左右對稱,蟲媒。花冠合生成筒狀,具5棱,檐部2唇形,上唇3個萼齒鑽形,先端呈鉤狀反曲,下唇2個萼齒較短,三角形。花冠藍紫色、淡紫色至白色,合瓣,漏斗狀筒形,檐部2唇形,上唇直立,近全緣、微凹至2淺裂,下唇較大,開展,3淺裂,裂片在蕾中呈覆瓦狀排列。雄蕊4,著生於冠筒內面,內藏,下方2枚較長;花絲狹線形;花葯分生,腎狀圓形,背著,2室,藥室平行,縱裂,頂端不匯合。花粉粒具3溝。雌蕊由2個背腹向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位,斜長圓狀披針形,1室,基底胎座,有1直生胚珠,單珠被,薄珠心;花柱1,頂生,細長,內藏;柱頭2唇形。果為瘦果,狹橢圓形,包藏於宿存萼筒內,含1基生種子。蓼型胚囊;胚長圓形,子葉寬而旋卷;胚乳薄,有2層細胞。

產地分布

1種,2亞種,間斷分布於北美東部及亞洲東部。我國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南部、四川及其以南(海南、台灣除外)各省區有1亞種。
屬名模式:Phryma leptostachya L.

下級分類

北美透骨草(植物分類學報)
Phryma leptostachya L.
1a.北美透骨草(原亞種)透骨草(誤用名)
ssp. leptostachya
花期上萼齒與萼筒約等長,萼筒長2-2.2毫米,於果期長達4-6毫米;花冠上唇先端近全緣或微凹。
分布於美國東半部(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堪薩斯、俄克拉何馬、德克薩斯及其以東各州)、加拿大東南部(馬尼托巴、安大略和魁北克三省南部)。百慕達群島曾有採集記錄(N. L. Britton,1918),但該地的植物是從北美大陸傳播過去的(J.H.Lefroy,1884;J.W.Thieret,1972)。
模式標本采自北美。
1b.透骨草(亞種)(珍異藥品)藥曲草(河北),粘人裙、前草(福建),一掃光(湖南、貴州、雲南),倒刺草(廣西),蠅毒草(日本名)
透骨草-劉冰 拍攝於:北京市門頭溝區小西山透骨草-劉冰 拍攝於:北京市門頭溝區小西山
多年生草本,高(10-) 30-80 (-100)厘米。莖直立,4棱形,不分枝或於上部有帶花序的分枝,分枝叉開,綠色或淡紫色,遍布倒生短柔毛或於莖上部有開展的短柔毛,少數近無毛。葉對生;葉片卵狀長圓形、卵狀披針形、卵狀橢圓形至卵狀三角形或寬卵形,草質,長(1-)3-11(-16)厘米,寬(1-)2-8厘米,先端漸尖、尾狀急尖或急尖,稀近圓形,基部楔形、圓形或截形,中、下部葉基部常下延,邊緣有 (3-)5至多數鈍鋸齒、圓齒或圓齒狀牙齒,兩面散生但沿脈被較密的短柔毛;側脈每側4-6條;葉柄長0.5-4厘米,被短柔毛,有時上部葉柄極短或無柄。穗狀花序生莖頂及側枝頂端,被微柔毛或短柔毛;花序梗長3-20厘米;花序軸纖細,長(5-)10-30厘米;苞片鑽形至線形,長1-2.5毫米;小苞片2,生於花梗基部,與苞片同形但較小,長0.5-2毫米。花通常多數,疏離,出自苞腋,在序軸上對生或於下部互生,具短梗,於蕾期直立,開放時斜展至平展,花後反折。花萼筒狀,有5縱棱,外面常有微柔毛,內面無毛,萼齒直立;花期萼筒長2.5-3.2毫米;上方萼齒3,鑽形,長1.2-2.3毫米,先端多少鉤狀,下方萼齒2,三角形,長約0.3毫米。花冠漏斗狀筒形,長6.5-7.5毫米,藍紫色、淡紅色至白色,外面無毛,內面於筒部遠軸面被短柔毛;筒部長4-4.5毫米,口部直徑約1.5毫米,基部上方直徑約0.7毫米;檐部2唇形,上唇直立,長1.3-2毫米,先端2淺裂,下唇平伸,長2.5-3毫米,3淺裂,中央裂片較大。雄蕊4,著生於冠筒內面基部上方2.5-3毫米處,無毛;花絲狹線形,長1.5-1.8毫米,遠軸2枚較長;花葯腎狀圓形,長0.3-0.4毫米,寬約0.5毫米。雌蕊無毛;子房斜長圓狀披針形,長1.9-2.2毫米;花柱細長,長3-3.5毫米;柱頭2唇形,下唇較長,長圓形。瘦果狹橢圓形,包藏於棒狀宿存花萼內,反折並貼近花序軸,萼筒長4.5-6毫米,上方3萼齒長1.2-2.3毫米。種子1,基生,種皮薄膜質,與果皮合生。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吉隆、波密)。生於海拔380-2800米陰濕山谷或林下。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韓國、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越南北部、印度(卡西山)、尼泊爾、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北部也有分布。根據東亞標本描述,選模式未定。

植物用途

民間用全草入藥,治感冒、跌打損傷,外用治毒瘡、濕疹、疥瘡。根及葉的鮮汁或水煎液對菜粉蝶、家蠅和三帶喙庫蚊的幼蟲有強烈的毒性。根含透骨草素(phrymarolin )及透骨草醇乙酸酯(leptostachyol acetate),後者為殺蟲成分。民間用全草煎水消滅蠅蛆和菜青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