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築法

逆築法

逆築法,在歐美一些國家稱之為Up-Down Method,意思是指從上往下施工的方法,而它是1935年日本首次提出的工藝概念,在日本稱之為逆打工法,也稱SlabSubstitute Shore(簡稱SSS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逆築法
  • 外文名: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 別稱:逆打工法
  • 領域:工程技術
特點,工藝原理,施工順序,優點,套用,

特點

逆築法的特點:
(1)縮短工程施工的工期
傳統多層地下室的高層建築,如採用傳統方法施工,其總工期為地下結構工期加地上結構工期,再加裝修等所占之工期。而用逆作法施工,一般情況下只有地下1層占絕對工期,其他各層地下容可與地上結構同時施工,不占絕對工期。即逆作法基坑施工上部和下部結構可平行搭接,立體施工,而且以結構樓代替支撐,無須支撐拆除,減少了施工工序。對越深的基坑,縮短的總了期越顯著。
(2)保護環境
逆作法施工利用地下室水平結構,作為周圍支護結構地下連續牆的內部支撐,能減少某坑變形,使相鄰的建(構)築物、道路和地下管線等的流降和變形得到控制,以保證其在施工期間的正常使用。逆作法施工實現了頂板的封閉,有效減少了施工噪聲和揚塵污染,防止了施工造成的城市環境污染。
(3)降低工程能框,節約資源
多層地下室採用常規的臨時支護結構施工,地下空需設定外牆及外牆下工程樁,工程費用相當可觀、逆作法與常規某坑施工相比,採用的是“以樁代柱”,“以板代撐”,“以圍護牆代結構牆”,省去了臨時結構,節約了大量材料與人力。
(4)現場作業環境更加合理
逆作法可利用逆作頂板有限施工的有利條件,在頂板上進行施工場地的有序布置,解決獲小場地施工安排的問題,滿足文明施工要求。另外下部基坑施工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施工受天氣影響小。

工藝原理

高層建築多層地下室傳統的施工方法,是放坡大開挖或用支護結構支護後垂直開挖,挖至設計標高后澆築鋼筋混凝土底板,再由下而上逐層施工各層地下室結構,待地下結構完成後再進行地上結構施工。 “逆築法”的施工程式與傳統的施工方法正相反。
其工藝原理是:先沿建築物周圍施工地下連續牆,在建築物內部按柱網軸線施工少量中間支承拄(辦稱中柱樁),然後進行地下首層的梁板樓面結構施工。完成後同時施工地下、地上結構、待地下室大底板完成後,再進行複合柱、複合牆的施工。但在地下室澆築鋼筋混凝土底板之前,地面上的上部結構允許施工的層數要經計算確定。 “逆築法”施工,根據以地面一層樓面結構下挖土是封閉還是敞開,分為“封閉式逆築法”和“明暗結合式逆築法”。前者可以地面上、下結構同時進行施工;後者上部結構不能與地下結構同時進行施工。

施工順序

“逆築法”的施工程式是:中間支承柱和地下連續牆施工→地下室-1層挖土和澆築其頂板、內部結構→從地下室-2層開始地下室結構和地上結構同時施工(地下室板澆築之前,地上結構允許施工的高度根據地下連續牆和中間支承柱的承載能力確定)→地下室底板封底並養護至設計強度→繼續進行地上結構施工,直至工程結束。

優點

  1. 縮短工程施工的總工期;
  2. 基坑變形小,相鄰建築物等沉降少 ;
  3. 使底板設計趨向合理;
  4. 可節省支護結構的支撐。

套用

在實際工程方面,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和中國台灣地區等都有套用。我國逆築法的推行和發展受日本類似工程的影響較大,早在1955年哈爾濱地下人防工程中就首次提出套用逆作法施工技術,並從此開始了不斷的探索、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深基坑支護結構和地下工程施工可以分成順作法(敞開式開挖)和逆作法施工兩種。在逆築法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半逆作法以及局部逆作法等都可以歸入逆作法的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