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戈莊村

逄戈莊村

位於高密市注溝鎮東側,平日公路北側。東鄰方市村,西靠注溝鎮駐地,南連張戈莊村,北與水西村相鄰。耕地面積3500畝,居民476戶,1740人。以發展蔬菜種植、菸草種植、禽畜養殖加工為村莊經濟發展的重點。逄戈莊村為清朝名相劉統勛和名書法家劉墉的故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逄戈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級
  • 所屬地區高密市注溝鎮東側
  • 人口:1740
村莊歷史,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劉墉紀念館,地圖信息,

村莊歷史

村莊名稱來源已不可考。據村中長者口述,應為逄姓於明初遷移而得名。逄戈莊村,始於明初,興盛於清朝。因逄戈莊村為清朝名相劉統勛和名書法家劉墉的故鄉。
逄戈莊村
原逄戈莊村東西長900米,南北長600米。村四周有土圍牆,四角有炮台,村外有護村河溝。村中是十字大街。村有四個大門,一個小南門。村內及村周邊共有五個灣(即池塘)。村外向陽河繞村三面向西北流去。東西大街上有六棵明朝古槐樹。南小門裡有兩棵明朝古檜松。劉墉自遣詩二第四句“老檜成雙便作門”之句即指這兩棵樹。村東北角有後花園,花園內有人工河,土山,村內外還有老龍窩、朝陽閣、棗瓤井、土龜和印月亭等景觀。隨著現在開發和村莊擴容,以上此景絕大多數已不存在。
村東側有方市嶺,嶺上有距今2000多年的漢代頃王冢(又名秦王冢)和兩個小妹冢,是清明登高觀景的好去處。

政區人口

位於高密市注溝鎮東側,平日公路北側。東鄰方市村,西靠注溝鎮駐地,南連張戈莊村,北與水西村相鄰。耕地面積3500畝,居民476戶,1740人。

經濟狀況

村集體先後投資近百萬元,建樓房3幢、房屋147間,開發建材、維修、飲食、加工等項目23個,年增加收入10萬元。村辦養豬場年出欄生豬3000頭, 獲利30萬元;全村個體私營業戶68家,從業人員800人,經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並制定完善了財產管理制度,配備了專職會計、出納、物資保管員,建起了種子庫、化肥農藥庫、車庫、機械維修車間,妥善保管各項農用物資及設施,依靠集體的經濟實力,為民眾搞好社會化統一服務,促進了經濟的健康發展。
目前,村內發展了食品加工、樂器琴弦加工等產業,解決了村中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村中多開展禽類家畜養殖和菸草種植等農副業,村中人均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

社會事業

高密市注溝鎮逄戈莊村是清朝宰相劉墉的故鄉。全村共有476戶,1740口人,3500畝耕地,固定資產186萬元,擁有各種機械20餘台(套) ,集體經濟實力雄厚,第三產業發達,是濰坊市文明村。1996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34元,集體收入40萬元,其中第三產業收入25萬元。 逄戈莊村充分發揮西靠鎮駐地,南臨膠王公路的地理優勢,不斷加大開發力度,發展第三產業。村集體先後投資近百萬元,建樓房3幢、房屋147間,開發建材、維修、飲食、加工等項目23個,年增加收入10萬元。村辦養豬場年出欄生豬3000頭, 獲利30萬元;全村個體私營業戶68家,從業人員800人,經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並制定完善了財產管理制度,配備了專職會計、出納、物資保管員,建起了種子庫、化肥農藥庫、車庫、機械維修車間,妥善保管各項農用物資及設施,依靠集體的經濟實力,為民眾搞好社會化統一服務,促進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 注重搞好科技信息服務,村里建起150畝樣板田,使科技示範服務先行一步,除在農田管理的關鍵環節利用印發資料、廣播、錄相等形式及時做好技術指導外,全村25名技術員承包地塊,分片到人,科技推廣深入,民眾科學種田的水平不斷提高。 生產資料的供應主要提供種子、 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村里按“農戶生產資料需求卡”記錄的要求,兌現到戶,杜絕了假冒偽劣、坑農害農現象的發生。村兩委幹部廉潔奉公,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擁護,各項工作一直名列全鎮前茅。

劉墉紀念館

劉墉紀念館收藏400多幅書畫
逄戈莊村
初到劉墉紀念館,從門口看,除了掛著一塊“清愛學園”外,很難辨認出這就是劉墉紀念館,和旁邊的居民房幾乎相差無幾。對於紀念館的建設,劉鴻年是見證者其一,現如今,67歲的他負責紀念館的管理工作。劉鴻年告訴記者,“劉墉紀念館是我共同參與建設的,建完後我就負責紀念館的維護管理工作,到今年已經5個年頭了。”
步入劉墉紀念館,記者發現展館共分為三個展室。東邊展室主要陳列劉統勛、劉墉父子的資料,門口上方懸掛著康熙帝御賜的“清愛堂”匾額,屋內正中掛著劉統勛、劉墉二人的畫像,牆上張掛著逄戈莊劉氏的譜系,展桌上擺著劉墉父子的書法作品和書信。西邊是劉氏後裔書畫展室。南屋陳列著劉劍初等人從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複製的5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書畫作品。劉鴻年告訴記者,“劉墉紀念館現收藏了關於劉墉及其家族朋友的400多幅書畫作品,許多資料非常珍貴,這裡也成了高密市的一處文化教育陣地。”

地圖信息

地址:濰坊市高密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