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逃單
- 本質:吃飯不付錢
- 對象:逃脫貸款
- 方法:裝聾作啞法、錢包異物法
- 詞義:多作貶義
逃單方法,社會責任,
逃單方法
上海68名來自復旦、同濟等9所大學的學生因拖欠國家助學貸款被起訴,涉案標的多達7628055元。
將違約長期欠債的學生推上法庭,在中國並非首例,相應的非法律手段也有不少,如陝西省教育廳日前下發通知稱,對違約超過一年的學生將在相關的新聞媒體和陝西省國家助學貸款信息網站上公布其姓名及相關信息。但此次上海名牌大學的學生被集體告上法庭的事件,無疑將學生還貸問題推上了眾議的風口浪尖。
國家助學貸款是中國規模大、力度強、輻射範圍廣、影響深遠的一項助學政策。自1999年開展至今年6月底,銀行已累計審批國家助學貸款學生240.5萬人,審批金額201.4億元,為學生獲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機會,提供了一定的社會保障,成百萬的貧困學子因此圓了大學夢。
在還貸的問題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河南中醫學院的王一碩是靠貸款走進校園的。畢業後,有多家用人單位要他,他卻到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我省麟遊縣當了一名志願者,2005年12月,他提前10個月用打工的錢償還了26770元的國家助學貸款。
但是,並非所有國家助學貸款享受者都有誠信的意識和感恩的行動。據教育部的官方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有近20%的貸款畢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違約現象,不少國家助學貸款成為“爛賬”,國家、銀行和學校陷入了十分痛苦和尷尬的“義”、“利”困境。
助學貸款很大程度上是幫助那些家庭環境有困難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要根本解決大學生的生活就業問題,才能有效緩解這種情況,從根本上感化學生,自動履行約定,交還貸款。如果根本生活就業問題沒能解決,又何談履約,部分學生也屬無奈。不能單一用法律條文來處理,還要結合實際學生情況來做定論。
社會責任
在未能如約償還的諸多原因中,“就業困難或就業處境不佳”高居榜首,不僅成為一些學生“賴賬”的藉口,也贏得了一些同情。事實上,如果真心還貸,願意到基層和偏遠地區,不是非得留在大城市,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況且,包括陝西省在內的許多省份都有到基層工作減免其助學貸款的相應優惠政策。
不排除有的學生因自身有病、家庭嚴重貧困等特殊原因無法歸還貸款。可是也的確有些社會責任感不強,個人誠信意識太差的學生,在享受了名額有限的國家助學貸款畢業後,還款意願低,先行考慮的不是如何兌現承諾、回報社會,而是怎樣安排自己享用、如何貼補家用,甚至有的遁身做了“隱君子”,企圖“逃”掉貸款。還有已被單位派往國外工作,薪酬水平足以還貸的人竟然也在“逃單一族”之中。北京一個被起訴的某學院2003年畢業的徐姓女生,月薪3200元,還以男友的名字貸款購置了市價達40餘萬元的房子,但她仍然沒有還助學貸款的打算。
國家和社會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但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連基本做人的誠信都沒有,那損失則不僅僅是金錢的,更是教育的悲哀。雖然惡意違約的學生是少數,但是如果不分清是非,制止這種現象,不良風氣就會像瘟疫一樣蔓延,很可能會殃及助學貸款的進一步發放。況且,“逃單一族”的行為,對大多數“一諾千金”努力還貸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對雖然貧困但是沒有借貸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對因此減少的本應享受貸款的貧困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還貸,還是不還貸?道理是清楚的,這不是一個問題。減少甚至杜絕“逃單”現象,除了有賴於制度的完善、信用體系的健全等措施以外,從大學生個人講,還是要樹立以守約為榮,以違約為恥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