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與寧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學相與,或二十年,或十餘年,蓋未嘗有經歲之別也。今於寧人之北游也,而不能無感慨焉。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全文翻譯註釋,作品簡析,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送顧寧人北游序
余與寧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學相與,或二十年,或十餘年,蓋未嘗有經年之別也。今於寧人之北游也,而不能無感慨焉。
寧人故世家,崇禎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館[1],一時喪荒,賦徭蝟集[2],以遺田八百畝典葉公子,劵價僅當田之半,仍靳不與[3]。閱二載,寧人請求無慮百次,仍少畀之[4],至十之六,而逢國變。
公子者,素倚其父與伯父之勢,凌奪里中,其產逼鄰寧人,見顧氏勢衰,本畜意吞之。而寧人自母亡後,絕跡居山中不出,同人不平,代為之請,公子意弗善也。適寧人之仆陸恩得罪於主,公子鉤致之,令誣寧人不軌,將興大獄,以除顧氏[5]。事泄,寧人率親友掩其仆,執而棰之死。其同謀者懼,告公子。公子挺身出,與寧人訟,執寧人囚諸奴家,脅令自裁。同人走叩憲副行提[6],始出寧人。比刑官以獄上,寧人殺無罪奴,擬城旦[7]。憲副與公子年家[8],然心知是獄冤,又知郡之官吏[9],上大下小,無非公子人者,乃移獄雲間守[10],坐寧人殺有罪奴,擬杖而已。公子忿怒,遣刺客戕寧人。寧人走金陵[11],刺客及之太平門外,出之,傷首墜驢,會救得免。而叛奴之黨,受公子指,糾數十人,乘間動寧人家,盡其累世之傳以去。
寧人度與公子訟,力不勝,則浩然有遠行。而同人之知寧人者,攜尊榼送之[12]。酒半,歸子作而言曰[13]:“寧人之出也,其將為伍員之奔吳乎[14]?范雎之入秦乎[15]?吾輩所以望寧人者不在此。夫宣尼聖也[16],猶且遭魋畏匡[17];文王仁也,不殄厥慍[18]。寧人之學有本,而樹立有素,使窮年讀書山中,天下誰復知寧人者?今且登涉名山大川,歷傳列國,以廣其志而大其聲施。焉知今日困厄,非寧人行道於天下之發軔乎?若曰怨仇是尋,非賢人之志;別離是念,非良友之情。”於是同人曰“善”,請歌以壯其行,而歸子為之序。
全文翻譯註釋
我和寧人交往已經二十五年了,和其他一起學習的朋友交往,有的二十年,有的十多年,都不曾有過幾年的分別。今天寧人要北遊了,不能不感慨萬千。
寧人本來出生世家,崇禎末年,他的祖父蠡源先生和兄長孝廉先後去世,同時經歷喪事又逢荒年,賦稅徭役繁重,顧家把祖上遺留下來的八百畝田產典當給葉公子,價格僅相當田價的一半,但公子仍然不給錢。經歷了兩年,寧人請求了大約百來次,葉公子依然只是稍微給他一些錢款,到付了十分之六錢款的時候,國家發生大變,明朝滅亡了。
葉公子一直依仗父親和伯父的勢力橫行鄉里,侵奪鄉人財產,他家田產與寧人家相鄰,見顧氏衰微,本來就一直蓄意想吞併寧人家田產。而寧人自從母親去世後,居住在山中與世隔絕,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中不平,替寧人向葉公子請求付清所有錢款,公子心裡還是不願意。這時恰逢寧人家的僕人陸恩犯事,受到主人的罪責,公子就和他串通勾結,令他誣陷寧人不軌,想讓寧人入獄來除掉顧家。事情泄露後,寧人帶領親友趁其不備襲擊了這僕人,把他抓起來用棍子打死了。僕人的同謀者害怕了,把事情告訴了葉公子。公子站出來和寧人打官司,並把寧人抓起來囚禁在奴僕家中,脅迫他讓他自盡。朋友們奔走叩見按察副使(省級主管刑獄的副長官),才行文提取人犯,使寧人從獄中出來。等執掌刑法的官吏(縣市級)把這案件上報,認為寧人殺害無辜的奴僕,想要判處流放。按察副使雖與葉公子是同年登科,但心裡知道寧人之案是冤獄,又知道郡縣中的官吏中沒有會違背公子心意反對公子做法的人,於是就把案件移送到松江太守處,最終判定顧炎武殺有罪家奴的罪。葉公子很氣憤,派刺客殺害寧人。寧人逃跑到南京,刺客追到太平門外行兇,寧人頭部受傷從驢上墜落,恰逢遇人相救才幸免於難。而那叛奴同夥受公子指示,糾集了數十人,趁亂搶劫了寧人家裡,把他家中幾世流傳下來的財物都搶走了。
寧人思慮如果與葉公子打官司,不可能勝出,於是無所留戀遠行他鄉。了解寧人的朋友們,帶著酒為他送行。酒喝到一半,我站起來說:寧人這次外出遠遊,會像伍員奔吳,范雎入秦一樣是尋仇嗎?我們對寧人的期望不是這樣的啊。寧人的求學有自己的本源,有自己平素所從事的學業所處的地位,假使終年在山中讀書,天下有誰能知道寧人呢?如今寧人將登高山涉大江,遊歷各地,從而來推廣他的志向,使他為世人所傳揚的名聲更大。哪裡知道今日的困苦危難,不是寧人在天下實踐施行自己政治主張的開端?如果說只想著尋仇,這不是賢能之人的志向;如果說只想著離愁別意,這也不是良友的感情。於是朋友們都說好,請求高歌一曲來為他壯行(使離別有雄壯而豪邁的氣氛),而歸莊我為他寫了這篇序言。
全文作品翻譯全文注釋
[1]蠡源:顧順芳,字實甫,萬曆(明神宗年號,1573—1620年)進士,官至左青坊左贊善。工詩,有《寶庵集》。捐館:捨棄所居之屋舍,即死的婉稱。
[2]蝟集:像刺蝟毛一樣聚集。
[3]靳:吝惜。
[4]畀(bì):給予。
[5]“適寧人之仆”五句:全祖望《顧先生炎武神道表》載此事說:“顧氏有三世仆曰陸思,見先生日出遊,家中落,叛投里豪。丁酉,先生四謁孝陵歸,持之急,乃欲告先生通海。”
[6]憲副:這裡指省級機構主管刑獄的副長官。行提:行文提取。
[7]城旦:原為秦漢時的一種刑罰名。“晝日伺寇虜,夜暮築長城”。這時指流放或徒刑。
[8]年家:同年登科。
[9]郡:借指府。崑山屬江蘇府。
[10]雲間:松江的古稱,這裡指清代的松江府。
[11]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12]尊榼(kē):古代的盛酒器名。
[13]歸子:作者自稱。
[14]伍員之奔吳:伍員之父奢,兄尚都被楚平王殺害,員奔吳,後伐楚報父兄之仇,掘平王墓,鞭屍三百。
[15]范雎之入秦:戰國魏人。初事魏中大夫須賈,從賈使齊,被誣通齊,魏相魏齊使舍人笞雎,雎佯死得脫,後入秦為相。
[16]宣尼:指孔子。公元元年(漢元始元年)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後因稱孔子為“宣尼”。
[17]遭魋(tuī):《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畏匡:《論語·子罕》:“子畏於匡。”畏:拘囚。
[18]不殄(tiǎn):不斷絕。慍(yùn)怒:《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選自《歸莊集》卷三,作於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時歸莊四十五歲。顧寧人即顧炎武(1613—1682),著名啟蒙思想家,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顧炎武避仇北游,文中已有詳細說明。但更深的一層,是為了結納各地愛國志士,考察山川形勢,圖謀匡復明室。故文中歸莊點明尋仇“非賢人之志”,激勵他把此時的困厄,成為“行道於天下”的開端。這是知己之言。文章也揭發了封建社會中豪強的橫行鄉里、巧取豪奪的兇惡面目,也具有認識價值。
作者介紹
歸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