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書記赴安西》
創作年代:唐天寶十一年(752年)
作者:杜工部
作品題材:五言排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韋書記赴安西》
- 創作年代:唐天寶十一年(752年)
-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夫子欻通貴,雲泥相望懸。白頭無藉在,朱紱有哀憐。
書記赴三捷,公車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茫然。
作品注釋
【鶴注】安西部護府治所,在龜茲國城內,節度使撫寧西域,考天寶十一載,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度支、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韋必為其書記也。公以天寶十載獻三賦,召試文章,待制集賢。詩云“公車留二年”,當是十一年作。《唐書》:元帥節度府有掌書記一人,關預軍中機密。
夫子歘通貴,雲泥相望懸①,白頭無藉在②,朱紱有哀憐③。
書記赴三捷④,公車留二年⑤,欲浮江海去⑥,此別意茫然⑦。
(雲泥包下四句。白頭無藉,而朱紱見憐,此敘目前。韋赴書記,而已留公車,此敘別後。皆一雲一泥,相去懸絕處。末二,結出惜別意。《杜臆》:書記未是顯官,而作雲泥之嘆,其窮可知。如《投贈哥舒翰》,語極讚頌,望一書記尚不可得也。)
①晉丁彬書:“雲泥異途,邈矣懸隔。”
③唐制:御史賜金印朱紱。韋書記必兼官御史,故云。班固箋:“將軍哀憐,賜固手跡。”
④書記,見前。《詩》:“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⑤《東方朔傳》註:公車令,屬衛尉,上書者所詣。
⑥曹冏《六代論》:“浮舟江海。”
⑦謝靈運詩:“此別久無適。”鮑照詩:“茫然荒野中。”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