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門人歐陽秀才游江西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梅堯臣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品相關,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門人歐陽秀才⑴游⑵江西
客心⑶如萌芽,忽與春風動。
又隨落花飛,去作西江⑷夢。
我家無梧桐⑸,安可久留鳳。
鳳巢在桂林,烏哺⑹不得共。
無忘桂枝⑺榮,舉酒一以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歐陽秀才:名辟,字晦夫,曾和弟簡從梅堯臣學詩。秀才,這裡用作讀書應舉的上人的泛稱。
⑵游:兼含遊歷和遊學兩種意思,它可以長閱歷,增見識,廣交遊,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及第入仕之前常常要從事的一項活動。
⑶客心:出遊在外作客的想法。
⑷西江:長江下游西段,即題中的“江西”。
⑸梧桐:傳說鳳凰是神鳥,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此喻歐陽秀才人品才幹出眾,非凡人可比。
⑹烏哺:舊說烏能反哺。此指烏鴉,喻平庸之輩。烏鴉鳳凰品類不同,賢士小人不能共處。
⑺桂枝:舊稱科舉及第為“折桂”。《晉書·郄詵傳》:“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白話譯文
客人的心像草木在萌芽,與春風一起搖曳。
又像隨落花飄飛,像在夢中飛到了西江。
我家沒有梧桐樹,怎能留住你這隻鳳凰呢?
鳳凰的巢就在那片遙遠的桂樹林,希望你不要與烏鴉同行。
富貴之後不要忘記了我們,那就舉起酒來算是給你送別。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嘉祐四年(1059年),時作者五十八歲,在汴京任國子監直講,奉命編修《唐書》。這首詩同送別親人或朋友的詩不同,是送別門人游江西寫的。歐陽秀才對這次出遊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作者送行時表示了熱切的希望,還創作了這首詩以送別。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分作兩節。前四句先從對方著筆,寫門人歐陽秀才即將啟程出遊。詩中用了兩個比喻。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歐陽秀才。春風一吹,草木都開始萌芽,歐陽秀才心中也像草木發芽一樣,產生了出遊的願望。“忽與春風動”點出時間。“忽”字、“動”字下得特別精當。春天的花草樹木,往往頭一天看還光禿禿的,第二天卻忽然綻出顆顆新芽來了。“動”字不僅是說萌芽的發生,還指它在春風吹拂下不斷成長;它一經萌芽,不久就要長出枝葉,開出鮮花。出遊的念頭也是如此,它一經產生,就不斷滋長,變得愈來愈強烈。所以第三句用“又隨”二字緊接轉入下文。由蔭芽而開花,花又被風吹落,飛向天空,歐陽秀才的心,又隨著落花,飛向西江。古典詩詞寫落花,常常帶著感傷的情調,這首詩寫其飛舉飄揚,卻充滿生機。“西江夢”指想像中即將開始的江西遊歷生活。夢境是變幻莫測、飄忽無定的;既可以夢見過去,也可以夢見未來。用“夢”形容遊歷生活,可以引起無窮聯想:使人聯想到歐陽秀才去江西後的行蹤不定,生活的豐富多樣、難以預測,使人聯想到他醒里夢裡對此日客居京中這段生活——包括作者這次送別在內——的回憶;既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也包含著對過去的深長懷念,情致綿邈,意味無窮,造語之妙,已臻絕致。這四句比喻新穎貼切,把歐陽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變成生動的形象描繪,可見作者的才思和藝術創造力。
下面六句轉到作者方面,正面寫送別,仍然全用比喻。詩中用鳳凰比喻歐陽秀才,是說他才華出眾,非常人可比,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讚賞,同時也是希望他以後能為朝廷建功立業。“家無梧桐”既是詩人自謙,也是對門人的勉勵,願他振翅高飛,奮力進取。門人即將遠行,作老師的對他將來的一切非常關心,下面兩句就是對他的諄諄囑咐。這首詩“鳳巢”兩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歐陽秀才去江西以後,善自擇居,慎於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處和往來;同時也是獎譽歐陽秀才,說他今後前程遠大,絕非“烏哺”輩所能相比。這是作者的臨別贈言。結尾緊接“桂林”,舉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補足送別之意。《晉書·郤詵傳》:“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後因稱科舉及第為“折桂”。“無忘桂枝榮”,就是要歐陽秀才不要放棄科舉;舉酒相送既是送別,也是祝願他異日科舉及第,不負所學,施展平生的抱負。在科舉時代,一般讀書人要躋身仕列,只有應試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結,鄭重叮嚀,表達了對門人的殷切期待。
古代詩歌運用比喻手法的很多,但像這首十句的五言古詩,通篇從頭到尾全都採用比喻的,卻不多見。這正是此詩藝術上的成功之處。比喻可以使詩含蓄蘊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詩情畫意。該篇絕無華麗穠艷語,精緻細密,韻味悠長,正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名家點評
作品相關
據《宋詩紀事》記載,在這次送別後的三十二年,歐陽辟中了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沒有辜負老師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蘇軾南遷過合浦,見到歐陽辟,歐陽辟將珍藏的梅堯臣送他的這首詩給蘇軾看。蘇軾和歐陽辟同出於梅堯臣之門,並受知遇之恩。所以蘇軾見此詩後,還寫了一段很有情意的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