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明遠敘

送蔡明遠敘

此幅書於“乙未冬日”,即1775年(乾隆四十年),時年劉墉57歲。此書運筆圓勁,古樸飄逸,方圓兼備,蒼潤互見。清徐珂《清稗類鈔》評劉墉書:“自入詞館以迄登台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其少年時為趙體,珠圓玉潤,美如簪花。中年以後,筆力雄健,局勢堂皇。迨入台閣,則炫爛歸於平淡,而臻爐火純青之境矣。”此幅即反映了劉墉中年時的書法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蔡明遠敘》
  • 年代:清
  • 作者:劉墉
  • 類別:紙本,行書
  • 規格:縱76CM,橫45.4CM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原文注釋,收藏跋印,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送蔡明遠敘》 【年代】清
【作者】劉墉
【類別】紙本,行書
【規格】縱76cm,橫45.4cm

作品原文

既(1)奉命(2)於秦淮之上,又隨我於邗溝(3)之東,追攀(4)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5)之際,良有可稱。送蔡明遠敘。乙未冬日臨(6)。石菴居士。

原文注釋

(1)既:已經。
(2)奉命:被命令,被要求。
(3)邗(hán)溝:聯繫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是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
(4)追攀:追隨牽挽。形容惜別。
(5)始終:自始至終。
(6)臨:照樣子摹仿字畫。

收藏跋印

下鈐“劉墉之印”、“疑紫山房”印2方,引首鈐“香嚴室”印。無鑑藏印。

作者簡介

劉墉(1719~1804年),清朝書畫家、政治家,字崇如,號石庵,諸城縣逄戈莊(今屬山東省高密市)人,大學士劉統勛之子。 一生廉潔奉公,處處從人民利益著想,深受百姓愛戴,沒貪過國家一分銀兩,一件器物。修壩建橋時,自己帶領百姓及工作人員努力奮乾在第一線。衣著簡陋,粗糧雜飯。他最愛的食物是煎餅卷大蔥,可以看出為官的他生活是相當艱苦。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