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專輯名稱:送戰友
語言:國語
發行時間:2003-06-26
專輯介紹
小曾那個時候的津貼每月才18元,除了日用品外很少買其他東西。靠著平日的積攢,他花了180多元錢買了當時第一批生產的“紅棉”牌吉他。小曾感到好奢侈,可適手的吉他彈出動聽的旋律時,他開懷了。在這把吉他的陪伴下,小曾寫出了眾多膾炙人口的
軍營民謠。
在連隊,小曾平日裡抱著吉他在宿舍里彈著,常常感到沒有適合自己心境的歌。連隊生活的韻味,往往影響著兵的心境。小曾感到,在90年代的軍營環境裡,一個士兵在自然狀態下的基本心境,不是《打靶歸來》之類的歌曲就涵蓋得了的,唱港台流行歌又與軍營氣氛不合拍,他便嘗試著為這茬兵尋找一種表達的話語,於是便自己作詞作曲,創作了第一首歌曲——《你有些想家嗎》(也就是《軍營民謠》中的《新兵想家》的原稿)。這首歌一問世,便引起戰友們的強烈共鳴,深受他們的喜愛,給單調的軍營生活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光彩。新兵們找到
小曾要學這首歌,小曾說:“這不是規定教唱歌曲,大家自願學吧。”結果120多個新兵全來了。歌唱了一半,新兵中就有不少人開始掉眼淚。小曾很擔心自己寫的第一首歌就被領導當成渙散軍心的“楚歌”。但奇怪的很,儘管後來新兵們一
唱這首歌就抹眼淚,但三個月下來沒有一個人因
想家而離隊的,往年倒是年年有“
跑兵”。“堵在心裡的東西被疏導開了,反而會感到輕鬆和愉快。”小曾認為《新兵想家》的作用是積極的。
部隊艱苦的訓練之餘,小曾沒有間斷過創作,他用通俗歌曲的形式演繹軍營火熱的生活,3年時間竟寫出了幾十首歌,1991年11月15日的《
解放軍報》就報導了一篇題為《班長曾德洪發表歌曲14首》的文章。三年的軍旅生涯緊張而又充實,辛苦而又光榮。轉眼間,復員的時候到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帶著對部隊的留戀,
小曾回到了闊別三年的家,用了三年的青春熱血為自己的人生畫了一個圈。
由於文藝特長,小曾被安排在縣文化館負責民眾文藝工作,工作之餘又把文化課複習了起來,他要圓三年前的大學夢。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小曾考上了
江西教育學院,雖然已經成為一名大學生了,可小曾還是經常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他想念部隊,想念戰友,想念那站在軍旗下的日子。於是他又抱起了吉他,一唱心中感受。《當過兵的戰友乾一杯》、《我的老班長》等歌曲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不少曾帶過的兵來信,要
小曾的相片,又問“嫂子”如何……, 由此,小曾自然地回憶起了自己的
老班長們,一種情緒涌動在胸間,而在訴諸筆端時乾脆摘來戰友來信中的語句:“
我的老班長,你現在過得怎么樣……”。小曾說:“當過兵的人,誰能忘記自己的老班長?懷念班長的主題,一下就找到了所有當兵人的情感共鳴點。太濃的情感,往往不宜太花哨的修飾,你要提筆給班長寫信,頭一句準是這一句。”
1995年11月,小曾與另外兩位軍營歌手(老兵、
黃志堅)聯袂灌錄了中國第一組由戰士自己創作、自己演唱、表現軍旅生活、充滿士兵情思的通俗歌曲——《軍營民謠》,歌曲有表現新兵生活的《新兵連的一天》、《老兵想家》;有
懷念戰友的《我的老班長》、《戰友還記得嗎》;傾訴士兵情結的《當過兵的戰友乾一杯》;歌頌九十年代擁軍老模範的《老吳》,俏皮歡樂情的《駐地姑娘》、《女兵》;抒發士兵情趣的《回家探親》、《給我寫封信》。它的問世,代表著音樂界一個全新品種的誕生。1995年12月16日,
小曾與老兵、
黃志堅應邀參加“鄭州中國第二屆流行音樂研討會”,《軍營民謠》受到專家的肯定,評論家們說小曾是中國當代樂壇一位不多見的軍營
創作歌手,他集演唱與創作於一身和《軍營民謠》系列歌曲是中國當代流行歌壇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1996年1月10日,中央電視台一套《新聞30分》、《晚間新聞》報導了小曾等軍營歌手在北京武警總隊第一支隊的俱樂部,向駐守彩電中心、
釣魚台國賓館、全國政協、廣電部、財政部、航天部等單位的武警戰士贈送了他們最新錄製的《軍營民謠》歌曲盒帶,還在現場演唱了《我的
老班長》、《駐地姑娘》、《當過兵的戰士乾一杯》等歌曲,他們陽剛樸實的形象與親切感人的歌聲,深受戰士們歡迎,奏響了一支新春擁軍曲。於是,各地報導
軍營民謠的報刊紛紛出稿,文字與電波互補,語言同歌聲共振,人們認識了流行歌曲中最新的品種,渴望軍營生活得到表現的戰友得到了知音。有很多人寫信告訴
小曾,說要帶著《
軍營民謠》去參軍,一些部隊領導對他說:“小曾,你的一首好歌頂我們上一堂思想政治課啊!”《軍營民謠》的綠色旋風甚至刮到了偶像充斥的校園,無數少男少女驕傲地宣稱:我們不是
追星族,我們是追兵族!
專輯曲目
1 送戰友
5 共在軍事天地里
6 唱軍歌
8 戰友還記得嗎
9 回家探親
10 再見吧老鄉
11 足球英雄
12 中國隊
13 送戰友(伴奏)
14 當兵的那一天(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