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黃浦

《送客黃浦》是現代詩人康白情於1924年7月18日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第一節寓意於“船呵,我知道你不問前途,盡著直奔那逆流的方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朋友們在人生的旅途上努力奮鬥不懈地前進;第二節以希望“界上只有光,只有花,只有愛”的美好祝願而作別的相許;第三節說雖然人世間會有風波,但朋友之間有純潔的友誼,互有“素心”相映照,雖然此番只是初次相見,但今後的歲月里,我們都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全詩沒有任何格律、音韻的拘限,卻亦有音韻之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客黃浦
  • 作者:康白情
  • 出處:《草兒》
  • 作品體裁:新詩
  • 創作時間:1924年7月18日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客黃浦
送客黃浦:
我們都攀著纜——風吹著我們的衣裳,——
站在沒遮闌的船樓邊上。
黑沉沉的夜色,
迷離了山光水暈,就星火也難辨白。
誰放浮鐙?——仿佛是一葉輕舟。
卻怎么不聞橈響?
今夜的黃浦,
明日的九江。
船呵,我知道你不問前途,
盡著直奔那逆流的方向!
這中間充滿了別意,
但我們只是初次相見。
送客黃浦:
我們都攀著纜——風吹著我們的衣裳,——
站在沒遮闌的船樓邊上。
看看涼月麗空,
才顯出淡妝的世界。
我想世界上只有光,
只有花,
只有愛!
我們都談著——
談到日本二十年來的戲劇,
也談到“日本的光,的花,的愛”的須磨子。
我們都相互的看著,
只是壽昌有所思,
他不曾看著我,
他不曾看著別的那一個。
這中間充滿了別意,
但我們只是初次相見。
送客黃浦:
我們都攀著纜——風吹著我們的衣裳,——
站在沒遮闌的船樓邊上。
四周的人籟都寂了,
只有她纏綿的孤月,
盡照著那碧澄澄的風波。
碰著船毗里繃壠地響。
我知道人的素心,
水的素心,
月的素心——一樣。
我願水送客行,
月伴我們歸去!
這中間充滿了別意,
但我們只是初次相見。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24年7月18日,是作者在上海與他“少年中國學會”的摯友相別時創作的送客詩。雖然詩人與他們神交已久,不過這次是偶而相聚相別,因此沒有表現出多少別離的傷感,多是相互勉勵之意。

文學賞析

全詩共三節,每節都以“送客黃浦/我們都攀著纜——風吹著我們的衣裳——/站在沒遮欄的船樓邊上”三句開始,都以“這中間充滿了別意/但我們只是初次相見”兩句作結,這五句詩三疊其唱,猶似古曲《陽關三疊》之聲,造成了送君遠行、依依惜別的氣氛。三節詩三個層次,在視覺上和聽覺上都特別分明,送者與被送者在船上殷殷敘別的情景,有具體的環境和形態描寫,經三次重複,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心屏上。從時間來說,送客初到船時,是“黑沉沉的夜色,迷離了山光水暈,……”在船上話別時,是“涼月麗空,才顯出淡妝的世界”;船即將啟航時,是“四周的人籟都寂了,只有她纏綿的孤月,盡照著那碧澄澄的風波”。三次時間的遞進、空間景色的變換,也是主與客惜別時感情境界依次展開,情與景交融著,由迷離而明麗而纏綿,最後都以“素心”相許。第二節,是全詩的重心,這一節里表現了主、客雙方對世界、對人生的希“我想”、“我們都談著”的是,這個世界應當“只有光,只有花,只有愛”,並且還“談到日本二十年來的戲劇,也談到‘日本的光,的花,的愛’的須磨子”,把具體的談話內容都寫進詩來了,而恰似一種散文式敘述,由此可說,這確是康白情對詩體的徹底解放了。接著還寫了談話人的神態,田漢(壽昌)之名則直接出現在詩中(他是“少年中國學會”發起者和組織人之一),這樣寫,更增強了這次送別情景的實感,使詩具有了紀實性意義。
從總體看,全詩確是“自由成章”,沒有任何格律、音韻的拘限,但每節頭尾詩句的疊唱,卻又形成了該詩的“自然音節”的一定格式,每節中間的詩句雖然顯得太散文化了(尤其是第二節),可是在全詩誦讀中,便覺得規(自然之規)中有散,散而有規。同時,全詩似乎沒有用韻,但三疊其唱,自有前後的呼應,而其中“衣裳”之“裳”的同韻字(不分平仄)在每一節中都有幾次出現,沒有固定的押韻方式卻亦有音韻之美。

名家點評

現代思想家、文學家胡適:自《草兒》(頁一)到《雪夜過泰安》(頁四八),是1919年的詩。 這一組裡固然也有好詩,如《窗外》《送客黃浦》《口觀峰》《疑問》;但我們總覺得這還是一個嘗試的時代,工具還不能運用自如,不免帶點矜持的意味。(《胡適書話》)
現代散文家、文學批評家梁實秋:可推絕唱。意境既超,文情並茂。(《現代詩四十家風格論》)
現代詩人、新詩史家沈用大:這首詩是作者描寫功力的集中表現,堪稱名副其實的代表作。(《中國新詩史(1918-1949)》)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孫琴安:朱自清對它的音節也極為讚美。如果我們從感情、音律、意境、語言等各方面來檢點這首詩,確實都能經受得起考驗,也確實是新詩初倡時期不太多見的好抒情詩。特別象“我願水送客行,月伴我們歸去”,真是難得的好句。(《現代詩四十家風格論》)

作者簡介

康白情(1896~1959年),字鴻章,四川安岳縣來鳳鄉人;中國白話詩的開拓者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1918年秋,與傅斯年、羅家倫等人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員參加了這一運動;並於同年7月召開“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大會;同年創辦《少年中國》月刊,由李大釗、康白情負責編印;1920年留學美國;1926年回國在山東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任教,建國後,康白情先後在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擔任教授;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病逝於返鄉途中;著有詩集《草兒》、《河上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