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金陵

《送客金陵》是明代夏完淳詩作,共4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客金陵
  • 作者:夏完淳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原文,注釋,作者簡介,

原文

山光無限水悠悠,古苑花明月滿樓。送君馬上休回首,玉笛三聲一葉秋。
此去離亭半夕陽,烏啼舊闋夜荒茫。滔滔江水無情極,明月秦淮水一方。
夜月啼鴉白下城,回看雙闕淚沾纓。紫苔最是多情物,偏向金鋪雨後生。
紫騮遊獵孝園歸,猶有羆熊鎖翠微。一片鐘山陵上月,天風吹下舊臣衣。

注釋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謝朓《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李紳《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回望 金陵 若動搖。” 唐杜牧《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王楙《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贊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王勃《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無限
(1).不加節制;沒有限制。《韓非子·解老》:“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虛痤疽之,爪角害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寖以無限。”《宋書·王敬弘傳》:“秘書有限,故有競;朝請無限,故無競。”
(2).猶無數。謂數量極多。《史記·河渠書》:“ 漢中 之谷可致, 山東 從 沔 無限,便於 砥柱 之漕。” 張守節 正義:“無限,言多也。” 唐白居易《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白髮來無限,青山去有期。” 宋秦觀《如夢令》詞:“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老殘遊記》第十二回:“我今兒聽見一件驚天動地的案子,其中關係著無限的性命。”
(3).沒有窮盡。謂程度極深,範圍極廣。《後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 唐元稹《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見贈》詩:“此中無限興,唯怕俗人知。” 宋謝逸《柳梢青·離別》詞:“無限離情,無窮江水,無邊山色。”《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高公 夫婦歡喜無限。”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這一點點真理,這一句話,就化成他們的血肉,就給了他們無限的力量。”
(4).哲學名詞。與“有限”相對,組成辯證法的一對範疇。指無條件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沒有限制的、無始無終的東西。無限只能通過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歸結為有限的簡單的量的總和,而有限中則包含著無限。
悠悠
(1).思念貌;憂思貌。《詩·邶風·終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鄭玄 箋:“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後漢書·章帝紀》:“中心悠悠,將何以寄?” 唐喬知之《定情篇》:“去時恩灼灼,去罷心悠悠。” 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心緒悠悠,不明白這場迤逗。”
(2).遼闊無際;遙遠。《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毛 傳:“悠悠,遠意。” 晉陶潛《飲酒》詩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楊朱 所以止。” 康有為《除夕答從兄弟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詩:“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萬里別離難。”
(3).久長;久遠。《楚辭·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 唐杜甫《發秦州》詩:“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唐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明李東陽《次錢與謙修撰韻》:“有口莫問天,天道長悠悠。” 韓北屏《非洲夜會·非斯印象》:“我們可以從那裡讀到歷史的章節,可以辨認出悠悠歲月的容貌。”
(4).連綿不盡貌。 晉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溫庭筠《夢江南》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清許承欽《迴風磯》詩:“長年憎去楫,賈客怨迴風,不分乾坤意,悠悠盡向東。” 朱德《花溪》詩:“春風送暖百花開,流水悠悠曲折回。”
(5).眾多貌。《史記·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後漢書·朱穆傳》:“然而時俗或異,風化不敦,而尚相誹謗,謂之臧否。記短則兼折其長,貶惡則並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稱乎!” 李賢 註:“悠悠,多也。稱,舉也。” 晉傅玄《兩儀詩》:“日月西流景東征,悠悠萬物殊品名。” 唐歐陽詹《懷忠賦》:“欲悠悠而罔極,毒浩浩其無涯。” 宋曾鞏《雪後》詩:“風光苒苒流雙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作者簡介

夏完淳(1631—1647)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抗清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