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出使塞外

《送友人出使塞外》是清朝詩人徐元夢創作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友人年輕就獻身國家,頷聯寫友人單槍匹馬守邊疆,頸聯通過聯想寫邊疆寒冷的夜晚,尾聯寫詩人祝願友人名垂青史。全詩語言凝練,既又深深的關切,也有無限的期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友人出使塞外
  • 作者:徐元夢
  • 創作年代:清
  • 出處:《清詩別裁集》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友人出使塞外
許國才年少,胡為絕塞行?
一身憑漢節,匹馬出長城。
月色侵裘冷,霜花拂劍明。
燕然何處所?石上自題名。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塞外:古代指中國北部邊境地區。多指現在外長城以北的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北部等地。
2.許國:以身許國,獻身國家。年少:年輕。
3.胡為:為什麼。絕塞:極遙遠的邊疆。塞:邊疆險要的地方稱塞。
4.一身:自身一個人。憑:靠著,依仗著。漢節:漢人的志氣和節操。節:氣節。
5.侵:這裡指寒氣通過衣服透進體內。裘:皮衣。
6.霜花:白霜。拂:掠過。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何處所:在什麼地方。
8.石上:指燕然山的石上。自:自然,一定。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在年輕時就決心獻身國家。為什麼出征遙遠的邊疆呢?
自己憑著漢人的氣節,單人匹馬到塞外去守邊禦敵。
月光照在身上顯得更加寒冷,白霜掠過的劍鋒更加明亮。
燕然山在什麼地方?一定要在燕然山的石上題名紀功。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的朋友要出使塞外,作者贈詩送別,但友人是誰,擔負什麼任務不詳。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這首詩與其他邊塞詩不同之處是,它以“送”為表達方式,而以“出使”為主要內容。
詩一起始,首先讚揚友人胸懷大志,為國分憂。“許國”,便是以身家性命完全交給了國家,含有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的意思。一個“才”字,表示年齡之初,剛剛年少,竟然有愛國的思想,當然在讚揚友人此情為難得。下句說愛國的具體行動,竟然要到邊塞之上去從事守邊。胡為,有竟然,出人意料的意思。這裡承接上句“許國”二字,並闡發其深刻的含義,許國不是空洞的去思去想,也不是坐在雲齋里高談闊論,更不是任俠市井、意氣歌呼,而選擇了一個條件艱苦而危險,無人敢去的邊疆。為了表達委婉的語氣,這裡用了一個設問句。“胡為”一詞發問自然。正面表達出,以翩翩少年便以身許國而有絕塞之行這樣一個基本思想,這一聯為全詩奠定了基調。
頷聯深入一步,寫具體的“許國”的內容。點出題目上“出塞”的“出”字。先寫身份,雖然孤身人,卻身懷重大使命,持漢節而來,帶有皇帝的信節,“漢節”是暗用歷史上的典故。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牧羊而心向祖國,節旄盡落。這句重點突出友人的銜君命而出使,責任重大。下句寫“匹馬”以照應前句“一人”,“出”是在暗用典故,東漢班超開邊立過大功,到晚年上書皇帝,“但願生入玉門關”。這裡以奉使出關做為榮耀而又莊嚴的使命,含有贊詡之意。
頸聯轉寫邊疆的環境,點出題目上的“塞外”兩字。先從天上寫起。“月色”指環境冷清透出邊塞之冷,進而寫裘衣竟不能禦寒,一個“侵”字,說明寒透裘中。還不止此,下句接著寫地上之霜,霜凍成花,進一步說明冷之極。冷而不苦,又有霜農與劍光相映,更發出耀眼的光芒,。一個“拂”字,使靜態的環境,變得活了起來。使人身處邊塞,而不感塞外之苦,這就突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尾聯進一步抒寫人物的內心。寫少年許國,持節出塞的英雄,不以此為滿足,還要驅軍直前,直達敵人的老巢——燕然山。這裡用“何處所”一個問句,表示虛問,試問,有願意去試試的意思,表示其處也不算遠,勝利指日可待。所以下句緊承其旨,以“石上題名”相期許,一個“自”字,表示肯定,堅決的語氣,說明建奇功乃是人生大事。此行最終極的目的,就正為此。語氣似輕而實重,語言雖少,而勝多多,既回應了開頭的“許國”二字,又提高到一個深層的境界上來認識,果然不出凡響。清代詩人的邊塞詩,多激情而少苦語,多鼓勵而少慘別。景象闊大雖不如唐詩,而內涵之深其實過之。

名家點評

河北省語文特級教師李奮起《長城名詠集》:“這首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年輕有為,以身許國,匹馬出塞,洗刷國恥功勳的青年英雄形象,雖是送別詩,但決無一絲傷感離別的氣息。”

作者簡介

徐元夢(生卒年不詳),字善長,一字蝶園,人稱蝶園徐先生。清滿洲正白旗人。康熙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太子少保。歷事三朝,居官六十年,有剛正之氣,曾以直言下獄,中年後精研理學。卒諡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