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劍與傅岩叟》是南宋文學家辛棄疾的詩作。全詩發英雄用武無地之慨。前兩句挑燈看劍,雄心振起。後兩句寶劍惟掛空齋與琴為伴,未可赴邊殺敵,情緒一跌千丈。先揚後抑,貌似平靜,實壯志難酬之憤噴薄而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劍與傅岩叟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辛棄疾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辛棄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劍與傅岩叟①
鏌邪②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子細看③。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④。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傅岩叟:傅為棟,字岩叟,江西鉛山人,曾為鄂州州學講師,與稼軒來往甚密,彼此唱和頗多。
②鏌邪:一作莫邪,古代寶劍名。相傳春秋時吳人干將與妻莫邪善鑄劍。嘗鑄二劍,分別以干將、莫邪名之,獻給吳王(見《吳越春秋·閻閭內傳》四),後以此作名劍代稱。
③“試與挑燈仔細看”句:稼軒《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④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傅介子奉命前往,計殺樓蘭王,立功異域。事見《漢書·傅介子傳》。後泛指侵擾西北地區之敵。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此當借指北方的金國。
白話譯文
鑄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長劍,夜裡拿出寶劍挑亮油燈細細品賞。(這么好的寶劍)如今只能權且空掛書齋與琴為伴,(邊敵猖獗)我卻無法帶著它前往邊關赴邊殺敵。
創作背景
辛棄疾早年參加淪陷區耿京領導的義軍抗金。在他奉表南下聯繫南宋朝廷聯合抗金北返時,聞知張安國殺耿京降金,便星夜疾馳擒獲叛徒,送到臨安正法。但南歸後他未被重用。於是辛棄疾贈劍給友人時並寫下這首詩,寄託了諸多的感慨。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鏌耶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鏌耶三尺”,指劍;“鏌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寶劍名。雄劍名干將,雌劍名奠邪。干將進雄劍於吳王而藏雌劍,雌劍思念雄劍,常在匣中悲鳴。“照人寒”,言寶劍光亮耀目,觀之令人膽寒。“挑燈”,撥亮燈燭。作者撥亮燈燭看劍,浮想聯翩,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得攜去斬樓蘭——寶劍本是殺敵之器,但今卻空無所用,不能用在殺敵的戰場,只能高高掛在空空如也的書齋中,與琴棋書畫為伴。劍無所用,實指作者才無所施、能無所發,未能夠在戰場上殺敵擊賊。這是一個多么可悲的場面。
本詩雖僅四句,但抒發的感情卻是激烈慷慨,充滿一股悲憤之氣。想辛棄疾自南歸以來,念念不忘的是收復失地,以成一個完整的南北統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卻在與金人的長期對壘中日漸喪失了自己的優勢,詩人也在這無限期的閒置中虛度了自己的青春歲月,所有這一切,鑄成詩人這一首表達自己痛心疾首、極度遺憾之情的詩篇。
名家評點
張高評:“稼軒詠物詩又或妙脫蹊徑 ,以指見月 ;或寓物言理 ,藉象得意 ,詩思不犯正位處 ,有宋人之創造思維存焉 。”《稼軒新論》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