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滿詩卷

送劉滿詩卷

《送劉滿詩》卷是耶律楚材作於1240年書法作品, 《送劉滿詩》卷拖尾有五人七跋,是元代楷書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劉滿詩卷
  • 書法家:耶律楚材
  • 創作時間:元代
  • 書法類別:楷書
  • 館藏地點: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作品內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雲宣黎庶半逋逃,獨爾千民按堵牢。已預天朝能吏數,清名何啻泰山高。庚子之冬十月既望,陽門劉滿將行,索詩以贈之,賞其能治也。暴官猾吏豈不愧哉。玉泉。

創作背景

明代倪謙《倪文僖集》中檢得《跋耶律楚材贈劉陽門詩》,大抵敘述當南北分裂、國家未統一之際,庶民因連年戰爭而背井離鄉,即詩中所謂“黎庶逋逃”,耶律楚材不忘民生疾苦,而以詩的形式激勵劉滿,賞其能治,促其在出任陽門時立志安民治國,以期“清名何啻泰山高”。後來的劉滿終未辜負耶律楚材之厚望,成為一代名臣。正因為詩中之寄託。

作品賞析

詩文大體反映了一位叫劉滿的官員,向時為中書令的耶律楚材索詩,耶律楚材以詩賞其能治——即言其愛民、善治理一方,因而稱暴戾之官。奸猾之吏與之相比,能不羞愧嗎?其間“憂國恤民,褒賢嫉惡之語”①,體現了一代賢相的本色。
《送劉滿詩》卷拖尾有五人七跋,可能是因為重新裝裱的原因,未按時間順序,而將歷史上名氣最大的宋濂列於首位。如按時間排列各題跋,則應一是至治元年(1321年) 龔一跋、二是至正九年(1349年)戴良一跋、三是至正十二年(1351年)鄭濤一跋、四是至正年間宋濂(未署年月,但稱元為國朝,故當在元末)一跋、五是乾隆八年(1743年)李世倬的三段跋。所以鄭濤在跋中以為,此卷“凜然如秋霜烈日,可畏可抑,人慾見之而不可得,矧狎玩之耶?區區字畫之工,蓋不足以論公也”。 李世倬在跋中也認為:“寶此,不可以作書畫觀,其勵人心、正世道,功莫大焉。”這些題跋突出了這件作品的教化作用,而淡化了它的藝術作用,其中的原因,當正是不以書家觀楚材,而以儒家觀楚材。然而,這件作品中的凜然剛正之氣,用的又是一代忠烈之臣顏真卿的風格,卻正是藝術功能與教化功能的完美統一。
宋濂初跋時,大約受龔、戴良、鄭濤諸跋之影響,並未及評論他的書法,然而當將此跋收入自己文集時,卻作了許多文字上的變動。筆者經過比對發現,其重要處,一是將原跡跋中誤寫耶律楚材歸順元太祖的時間“貞(金之年號)乙亥”,更正為“貞三年丁亥”。二是增入了對《送劉滿詩》卷的書法讚美:“此蓋其晚年所作,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於此可以想見。⑨
宋濂在文集中,補加的這段評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這件作品的審美特徵,並成為後世評介耶律楚材書法的唯一標準。
筆者所著《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曾介紹耶律楚材這件書作,時因未見到真跡上的題跋,故按常理以為《宋學士集》中的題跋與真跡上的題跋當是基本一致的。今讀到真跡上的題跋,才知道收入《宋學士集》中的《跋耶律文正王劉陽門詩後》與真跡上宋跋有許多不同。也方弄清《佩文齋書畫譜·書家傳》中的耶律楚材書法評價非來自真跡,而是來自《宋學士集》。
耶律楚材生活的年代,在書法史上可稱低潮期。戰爭聯綿,國土分裂,尚武輕文,作為文化藝術的書法自然受到影響。時著名書家南宋尚有魏了翁(1178~1237年)、白玉蟾(1194~1229年)、張即之(1186~1266年),金國尚有趙秉文(1159~1232年),而由於南北分治,也幾乎構不成一個明確的時代書風。此《送劉滿詩》卷,劉九庵《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稱之為 “大字行楷”,在古代這類作品大體稱之為“擘窠大書”。這種“擘窠大書”作品南宋之朱熹、張即之,金國之任詢、趙贗都有傳世之作或著錄記載,故可以看作是當時的一種風氣。然將諸家作品具體分析比較,惟金國之任詢(字君謨,號南麓,別署龍巖)既能作擘窠大字,又尚顏真卿,在當時北方的影響也最顯。元初的王惲曾經這樣記述:南麓書在京師為最多,其擘窠大書,往往體莊而神滯。獨此帖豪放飛動,超乎常度,而木庵師謂醉後興逸,妙能天成,豈長沙率爾而顛,字字圓轉之意邪! ⑩
又云:龍巖書在顏、坡之間,然未免有痴絕處。此帖殊清勁可愛,豈得意時書耶!
我們今天已無法看到任詢的擘窠大字,但如果從王惲親見這些作品的評論中,拈出重要的特徵,若“擘窠大書”、若“神滯”、“痴絕”、若“豪放”、“清勁”,當與耶律楚材之書風最近。只是耶律楚材此卷既不飛動、圓轉,也非顏、坡之間,而當在顏、柳之間,且略有黃山谷之構。任詢為金正隆(1156~1160年)進士,生卒不詳,僅知其享年70,若粗粗估計,大約耶律楚材的青少年時代,任詢尚在人間。然不論耶律楚材是否受到任詢之影響,從《送劉滿詩》卷上也可看到北宋以來的書風影響。
學顏的風氣,當然是從北宋而起的,然不僅是耶律楚材所處的金代、元初,燕京(大都)的這種風氣一直要延續到趙孟緁生活的年代。耶律楚材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就此卷擘窠大字而言,其氣勢、其雄強則似在朱熹、張即之之上。這樣的作品與歷史上以二王為主流的書風相比,加上那樣的戰爭年代以及耶律楚材之生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河朔之氣”的評價。耶律楚材在元一統天下前已謝世,而當元初天下一統,趙孟緁出山之後,書風發生了新的轉變,由於趙孟緁反對學顏而倡導復古,並親身實踐,被朝野公認為當代第一,於是天下風從,從而使回歸晉人成為元一代書法的發展趨向。而北方大都學顏的風氣亦成為昨日黃花,在以後的元代幾乎銷聲匿跡了。因此耶律楚材的《送劉滿詩》卷,保留至今,至為難得,作為書法史上的一個時代碑記,我以為敘述金代至元初的書法史時,是無法繞開這件作品的。
注釋:
①明·倪謙《倪文僖集》卷二十四《跋耶律楚材贈劉陽門詩》。
②③陳桓《耶律楚材父子信仰之異趣》,見《陳桓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頁。
④姚之靍《元明事類鈔》卷二十八。
⑤耶律楚材《自贊》,見《湛然居士集》卷八,據《四庫全書》本。
⑥蘇天爵《元名臣事略》卷五,宋子貞撰《耶律文正公神道碑》,據《四庫全書》本。
⑦⑧《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三《耶律楚材》。
⑨見《宋濂全集》第126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⑩元·王惲《秋澗先生大全》卷七十一《跋任龍巖烏夜啼帖》。
元·王惲《秋澗先生大全》卷七十一《書南麓珍翰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