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司直赴安西

《送劉司直赴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友人劉司直赴邊時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前兩聯寫景,介紹友人赴邊的道路情況,指出路途遙遠,寂寞荒涼,環境惡劣;第三聯以想像描繪了絲綢路上的特異風光,仍是寫景,但色調感情陡轉;最後一聯希望劉司直出塞建功立業,弘揚國威,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報國豪情。全詩熔寫景、說史、抒情於一爐,字裡行間流淌著作者對友人始終如一的深情。沈德潛曾讚譽此詩“一氣渾淪,神勇之技”(《唐詩別裁》)。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劉司直赴安西
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劉司直:作者友人,生平字號不詳。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獄)有司直六人,從六品上。安西:指安西都護府
⑵絕域:指極遠的地域,此指西域。《管子·七法》:“不遠道里,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陽關道:指古代經過陽關通往西域的大道。陽關: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⑶沙:一作“煙”。塞塵: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事。唐韓愈《烽火》詩:“登高望烽火,誰謂塞塵飛。”
⑷三春: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漢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⑸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輕重己》:“十日之內,室無處女,路無行人。”
⑹苜蓿(mùxu):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產西域各國,漢武帝時,張騫使西域,始從大宛傳入。《史記·大宛列傳》:“(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萄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天馬: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說:“初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
⑺蒲桃:即葡萄,原產西域,西域人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逐:隨。漢臣:漢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漢族政權的臣子。《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
⑻當:應當。令:使。外國: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後以指本國以外的國家。《史記·大宛列傳》:“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⑼覓:尋求。和親: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關係與邊疆各族統治者結親和好。唐蘇郁《詠和親》:“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

白話譯文

通往西域遙遠的陽關道上,舉目惟見邊塞的煙氣和沙塵。
整個春天只偶有大雁飛過,萬里路上很少見到行人。
苜蓿草將隨著汗血馬傳入,葡萄種也帶隨著漢家使臣。
這一去自應讓外族害怕,使他們不敢再強求和親。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的前兩聯介紹友人赴邊的道路情況。第一聯“絕域陽關道,胡煙與塞塵”,指出路途遙遠,環境惡劣。這兩句是寫這條西去路的前方是邊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區,那裡,烽煙瀰漫,沙土飛揚,一望無垠,滿目淒涼。
第二聯以空中與地上景象相互映襯,進一步表現路途的寂寞荒涼。正值三春季節,南國正是“江南草長,群鶯亂飛”之時,無奈春風不度玉門關,一路上唯見偶爾飛過的歸雁;平視前方,漫漫長路上極少有行人往來。
第三聯似承實轉,雖然仍是寫景,但色調感情陡轉:“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當年漢武帝派李廣利伐大宛取名馬,馬嗜苜蓿,苜蓿與葡萄種也就隨漢使傳入中國。這一聯歷史與現實結合,以想像代實景,描繪了一幅絲綢路上的特異風光。其中蘊含頌楊漢使,溝通兩地文化的歷史功績之意,以此勉勵友人遠赴安西建功立業。
最後一聯正是承著這一詩意轉出:“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這裡以“不敢覓和親”指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唐王朝的臣服。這兩句看似泛指,實際上是針對“劉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劉司直出塞乾出一番事業,弘揚國威,同時也寄寓了詩人本人效命疆場、安邊定國的豪邁感情。
這首詩將史事融入送行時對路途險遠的渲染中,全詩從寫景到說史,又從說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於字句之間流淌不絕的,則是詩人對於友人始終如一的深情。

名家點評

唐詩品匯》:劉云:無意之意。
唐詩廣選》:蔣春甫曰:是安西語。
《唐詩直解》:起便酸楚,中俱實境實事。
《唐詩鏡》:三四清警自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結語壯。與《送平澹然》詩同調。周珽曰:唐時吐蕃強盛,每爭安兩,中國常與之和親,以公主嫁吐蕃,大損國威。故此詩結勵劉司直當別建遠漠,俾夷人畏服,勿敢希蹈前圖,致重國恥。通篇典雅醇正,音合大調。黃家鼎曰:慘澹。
《唐賢三昧集箋注》:氣此是雄渾一派,所謂五言長城也。
《唐詩別裁》:一氣渾淪,神勇之技。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起二已是縱筆。三四亦錯落作對。評:入手蒼莽,承以淒楚之聯,便覺滿目蕭條。五六如是直置,引起結緒,章法渾成。
《唐詩近體》:末用勉以送之,結得雄健。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