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佛麵杖與羅浮長老

《送佛麵杖與羅浮長老》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曰:“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東坡掌握中。送與羅浮德長老,攜歸萬竅總號風。”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道院的僧人、長老過著貧困生活的同情。詩人向羅浮道院德長老贈送了雕有佛面頭拐杖,以表詩人對德長老的敬重和對僧人的關懷,祝賀德長老得到佛面頭拐杖後,將使萬物萬事順利,修行法力無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佛麵杖與羅浮長老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蘇軾詩集》卷二十九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佛麵杖與羅浮長老
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東坡掌握中。
送與羅浮德長老,攜歸萬竅總號風。

作品譯文

這支雕有佛面頭拐杖表示佛聖釋迦牟尼獨尊於十方和心靈世界。
我東坡持著這支拐杖像掌握著釋迦牟尼功法的一切。
現將佛面拐杖送給惠州羅浮道院德長老,
帶回佛面拐杖將會使萬物萬事像號令的勢頭一樣暢通無阻,法力無窮。

創作背景

這首詩詩人寫於紹聖二年十一月,即公元1095年11月至12月間。詩人到惠州居住有一年多,在這期間,結識了不少僧人道士,也到過惠州附近的道院禪舍遊覽。其中惠州羅浮道院是詩人拜訪的一所。

作品賞析

全詩可分為兩層來理解。
詩的前兩句,為第一層。“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東坡掌握中”。“十方”,是佛教語。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這裡指四面八方的意思。“三界”,是佛教語,據 《楞枷》記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這裡有指心靈世界的意思。“世尊”,是佛教語,梵文的意譯。指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聖的尊稱。佛經說釋迦牟尼有眾多功德,益於世間,獨尊於世間。這兩句詩意思說,這支雕有佛面頭拐杖,表示出佛聖釋迦牟尼獨尊於四面八方和心靈世界。我東坡持著這拐杖,像釋迦牟尼的功德一樣,掌握一切,平安地伴隨它走遍大江南北各地。這一層是詩人對佛面頭拐杖的稱讚和熱愛,因釋迦牟尼功德無限,有益於世,詩人希望自己也能這樣。
詩的後兩句;為第二層。“送與羅浮德長者,攜歸萬竅總號風”。“羅浮”,指惠州西湖中的羅浮道院,也是詩人到惠州後不久(即紹聖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和僧人道士等人同游的道院。“萬竅”,有指萬物萬事的意思。“號風”,指號令的勢頭。這兩句詩意思說,現將佛面頭拐杖送給惠州西湖中的羅浮道院德長老,諒德長老帶回佛面頭拐杖後,將會使萬物萬事像號令的勢頭一樣順利,暢通無阻,法力無窮。這層是詩人祝願德長老得到佛面頭拐杖後.將 會產生神奇功能,使萬物萬事順利,修行功法力量無窮。
詩通過對佛面頭拐杖的描述,讚揚佛聖釋迦牟尼的功法無限有益於世的行徑。詩人因有了這支佛面頭拐杖而度過各種困難,從而抒發感情,祝願德長老得到佛面頭拐杖後,能使萬物萬事順 利,修行功法力量無窮。這是詩人對羅浮道院長老和僧人過著貧困生活的同情和讚頌。詩的語言簡樸,是詩人所創造的平淡文風的表現。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