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還毗陵》是元代詩人陳鈞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人還毗陵
- 作者:陳鈞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送人還毗陵》是元代詩人陳鈞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送人還毗陵》是元代詩人陳鈞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久客驚霜鬢,還家遂夙心。斗城春草合,劍井落花深。賀老能吳語,莊生變越吟。青山多落景,為我試登臨。1作者簡介陳鈞: 元溫州路樂清人,字公秉,一字太和,號靜佳。由晉陵縣...
《送進士王恂省親還毗陵》是明代程敏政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送進士王恂省親還毗陵 喜君衣錦還鄉日,正是皇州得雨時。新水拍河催畫鷁,祖筵呼酒系青絲。恩榮早入瓊林燕,丰采誰當玉樹枝。雙佩趨朝人屈指,不須重調渭城詞。作者簡介 程敏政,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
《留別毗陵諸公》是唐代李嘉祐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詞原文 久作涔陽令,丹墀忽再還。淒涼辭澤國,離亂到鄉山。北固灘聲滿,南徐草色閒。知心從此別,相憶鬢毛斑。作者簡介 李嘉祐(約719—約781年),字從一,趙州(今河北石家莊趙縣)人。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年)舉進士,歷官秘書省正字、監察御史。唐...
毗陵驛是古代供傳遞公文的差役和官員途經本地時歇宿、換馬的住所。毗陵驛有接官亭,又叫做皇華亭,亭前的碼頭就叫做大碼頭。清乾隆年間,毗陵驛也被稱為皇華館。現在的蓖箕巷裡,還可看到古運河畔的大碼頭、大碼頭牌坊、皇華亭、亭內的毗陵驛石碑等古蹟。據史料記載,乾隆南巡經常州時,有兩次就是從蓖箕巷的...
《和襲美寄毗陵魏處士朴》是唐代的一首七律詩,作者是陸龜蒙。出自《全唐詩》卷六百二十六。詩詞原文 經苑初成墨沼開,何人林下肯尋來。若非宗測圖山後,即是韓康賣藥回。溪籟自吟朱鷺曲,沙雲還作白鷗媒。唯應地主公田熟,時送君家麴糵材。作者簡介 陸龜蒙(?—約881),唐文學家。字魯望,自稱江湖散人...
毗陵遇轅文 《毗陵遇轅文》是明代抗清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全文 宋生裘馬客,慷慨故人心。有憾留天地,為君問古今。風塵非昔友,湖海變知音。灑盡窮途淚,關河雨雪深。
《送張元諭虞部謫常州別駕》是明代李攀龍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送張元諭虞部謫常州別駕 賦就黃花別季鷹,還從遷謫問飛騰。懸知漢柱名當藉,況復虔刀事可憑。寒雨大江臨楚望,千家秋色暗毗陵。闔閭城外逢搖落,何限吳山客里登。作者簡介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
《毗陵觀競渡》是清代詩人曹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曾上蓬萊最上頭,簫韶雲際見龍舟。暫留鄉國逢華宴,不愧江湖作浪遊。彩鷁競時歌吹亂,錦標奪罷水雲浮。翠鈿戲袖饒行樂,誰問靈均萬古愁。作者簡介 曹禾,清江蘇江陰人,字頌嘉,號峨嵋,一號未庵。康熙三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十八年舉博學鴻詞。官...
送魏十六還蘇州¹ 秋夜沉沉²此送君,陰蟲³切切⁴不堪聞。歸舟明日毗陵⁵道,回首姑蘇⁶是白雲⁷。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蘇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大業初復為吳州,又改吳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蘇州。2、沉沉:形容夜色濃重。3、陰蟲:秋季鳴蟲,指蟋蟀。4、...
次韻答毗陵蔣公冕見寄 問余何事,未中年、已覺心情歡少。對青鏡、頻傷往事,白髮鬢邊生早。水上題紅,花間拾翠,到如今休了。年年春色,應笑閉門人老。故人咫尺,江雲幾回吟眺,目斷扁舟小。荒後人家依舊好。空記夢中曾到。一曲高歌,知君別後,也恁多愁抱。甚時乘興,山陰去訪安道。柳梢青 梁溪道中...
喻鳧,唐朝開成年間的詩人,約公元804年前後。生活在唐代的詩人喻鳧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江南才子,《唐才子傳》卷七記載了他簡短的生平,《唐才子傳》中載:“鳧,毗陵人,開成五年,李從實榜進士,仕為烏程縣令,有詩名。”1458作為進士出身,喻鳧一生創作甚豐,但《全唐詩》僅收錄喻鳧詩一卷又一首,計65首。...
先生住毗陵,才望振國都。時方尚雕蟲,如紫色奪朱。獨專性命學,已與眾欲殊。窮年志專一,立節如仲舒。幾年困禮闈,輿議久已需。錦衾爛絺帷,羈絆縻於菟。滿衣京洛塵,馬病仆亦痡。前年彤庭下,射策關雕弧。如何扛鼎力,不勝舉匹雛。官卑府參軍,知府安嗚呼。青雲有伯樂,俯識千里駒。鋒斷吹毛羽,氣節凌...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火德雲官逢道泰,天長地久屬年豐。地久:一作日久。春日京中有懷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建炎己酉歲,車駕駐蹕建康,毗陵錢申仲紳赴召命,仆亦以事至彼,與之同邸。申仲以能詩自負,嘗作詩話甚詳。余偶用其剪紙刀,渠頗靳之,且曰:"此刀唯吾鄉所造者頗佳,他處不及也。"余戲之曰:"仙鄉剪刀雖佳,然不及太原者也。"錢曰:"太原唯出銅器,未聞出剪刀也。"余曰:"君深於詩,而不知此耶?
嘉靖十二年(1533),轉主客司員外。時朝廷擬選拔各部員外郎入翰林充館職。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張孚敬想藉此籠絡他,並給他作過暗示。然而,秉性狷介傲慢的王慎中卻不肯前往拜謁,並聲言“吾寧失館職,不敢失身”。館職雖然落選,而名聲益著。不久,改調吏部驗封司,旋晉郎中。不久因事貶謫為常州通判。勤於職守 在...
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杜審言在麟台任職。九月,李嗣真存撫河東,杜審言和《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詩送之。長壽二年(693年),出為常州江陰縣丞。春夏之間,罷江陰縣丞。七月,在洛陽送崔融從武三思東征。萬歲通天二年(697年),遷洛州洛陽縣丞。罪貶吉州 聖曆元年(698年),因事獲罪貶吉州司戶參軍...
〇五四送僧歸日本錢起 〇五四谷口書齋寄楊補闕錢起 〇五四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 〇五五賦得暮雨送李曹韋應物 〇五五闕題劉昚虛 〇五五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韓翃 〇五六江鄉故人偶集客舍戴叔倫 〇五六送李端盧眘綸 〇五六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眘益 〇五七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司空曙 〇五七賊平後送人北歸司空曙 〇五七...
[48]吳門:今江蘇省蘇州市。毘陵:今江蘇省常州市。[49]三山: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因城中有閩山。越王山。九仙山,故名“三山”。[50]“予之”二句:這兩句是說,我能活下來是幸運的,但僥倖生存是為了做什麼呢?[51]僇(lù):侮辱。[52]“所求”二句:《禮記·祭義》:“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
俾公斷疑。公之善根,疇可度思。作者簡介 獨孤及(725—777)唐文學家。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先世為匈奴獨孤氏。潁川郡長史獨孤通理之子。天寶末,舉洞曉玄經科,曾任左拾遺、禮部員外郎、常州刺史等職。與李華、蕭穎士等同以古文著名,長於議論,對崇尚駢偶藻麗的文風不滿。也能詩。有《毗陵集》。
舊來:從前;向來。《北史·齊永安王浚傳》:“二兄舊來不甚了了,自登阼已後,識解頓進。”唐張敬忠《邊詞》:“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宋楊萬里《試毗陵周壽墨池樣筆》詩:“舊來雞距說宣城,近來墨池說毗陵。”魯迅《小引》:“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纂纂:集聚貌。《文選·...
《果部·畢澄茄》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 釋名 毗陵茄子。氣味 (實)辛、溫、無毒。主治 脾胃虛弱。用畢澄茄為還想,加薑汁神曲、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薑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傷寒咳逆,呃噫日夜不定。和畢澄茄、高良姜各等分,共研為末,每服二錢,...
故可以於此乎言詩。作者簡介 獨孤及(725—777)唐文學家。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先世為匈奴獨孤氏。潁川郡長史獨孤通理之子。天寶末,舉洞曉玄經科,曾任左拾遺、禮部員外郎、常州刺史等職。與李華、蕭穎士等同以古文著名,長於議論,對崇尚駢偶藻麗的文風不滿。也能詩。有《毗陵集》。
《綺懷》是黃景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作品原文 綺懷十六首 其一 楚楚腰肢掌上輕,得人憐處最分明。千圍步障難藏艷,百合葳蕤不鎖情。朱鳥窗前眉欲語,紫姑乩畔目將成。玉鉤初放釵初墮,第一銷魂是此聲。【...
很多網友評論稱,長嘯打斷書記的講話,體現了一個新聞職業者的素質,更是爺們的作風。鳳凰博報由你開始之“毗陵布衣”則在兩天后的博文中說“央視主播此一打斷擲地作金石聲,果然不同凡響,好!第一,雅安書記按當今官場遊戲規則和自己思維定勢辦事,犯了“只唯上只唯書不唯實”的錯誤。央視主播及時作了打斷,並...
洪姓也被認為是共工的後裔。《重修廣韻》有“洪姓,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後改為洪氏”。《元和姓纂》也有類似記載:“洪,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因避仇,改為洪氏。”《姓觿》云:“〈集韻〉:‘共工氏之後。毗陵弘察,避諱改洪。’”祭祀 苗族有一種祈福迎祥的儀式叫作“接龍”。“接龍”苗語為“讓戎...
高淳話指南京市高淳區本土居民所使用的語言。高淳話有內部差異,西部屬吳語-宣州片-太高小片,東部部分鄉鎮屬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高淳話屬吳語。高淳話在音韻上的特點諸如入聲舒化、群母字變讀、麻韻二等不高化,疑影較混雜等,奉母讀[b],微母部分讀[b],則顯示出和吳語太湖片特徵的不同。許多高淳年輕...
《送李上舍歸宜興》是詩人湛若水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翩翩毗陵子,浴德璧水涯。十年不入官,藏器以待時。四海仰明聖,天運轉璿璣。遐不共帝臣,之子亦來歸。觀光五雲里,際會千載期。陽德會光大,陰靄尚朝曦。時事異厝薪,鳳凰亞雞棲。獻璞或見刖,按劍專相疑。蒼蒼陽羨峰,微微江月暉。送子歸山中,...
其情節從百二十回續起,寫賈政回京途中於毗陵驛逮住了一僧一道,救回寶玉,晴雯借五兒屍還魂,黛玉憑藉練容金魚,屍體不腐,亦得還魂。還魂後的黛玉不顧寶玉的迷戀而專心悟道,後其兄林良玉赴京應試,將她許給友人姜景星,因而加劇了婚姻上的矛盾。此時賈府積債日深,無法支撐,賈政為借林家的財力,同賈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