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建築》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元舉。
基本介紹
- 書名:追逐建築
- 作者:劉元舉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分類::紀實文學
作者,作者簡介,書籍簡介,目錄,
作者
劉元舉
分類:紀實文學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狀態:選載1
作者簡介
劉元舉
其它作品:
《西部生命》說法
中國人的驕傲:天才郎朗
書籍簡介
建築歷史和建築文化曾為我們博大深沉的華夏大地編織了怎樣華貴璀燦的服飾。這些服飾可惜做得並不經久耐穿,在層層疊疊的歷史雲煙中飄向了哪裡?
目 錄
目錄
建築歷史和建築文化曾為我們博大深沉的華夏大地編織了怎樣華貴璀燦的服飾。這些服飾可惜做得並不經久耐穿,在層層疊疊的歷史雲煙中飄向了哪裡?我放大想像力,卻只能把八百里秦川視作歷史老人肘部的一塊補丁,至於為什麼是肘部而不是膝部,我認為這沒有什麼關係。這全由我的視覺決定。我視覺中的那些綿延千萬里的山脈很像牙床,牙床上邊卻鑲嵌著一排整齊而殘缺的牙齒。這些牙齒就是激動了幾個世紀的偉大建築萬里長城。我每每仰望著那一顆顆豁牙毗連的山脊線,我就會長時間地品味著那上頭所浸潤的某種歷史情緒。我覺得那是一種歷史的遺憾和空缺,留給了我們後人去填補,去沉思。
目錄
中國建築師
還在五年前,我就要著手寫一部關於建築師的書。為此,我曾奔走於大江南北,拜謁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建築學家。如今,在我那雜亂的抽屜里,還保存了一大批當代建築師的名片,我是用一個很精緻的小盒盛著。拿出來數一數,嗬,足有一百張。從這一張張名片中,我的眼前浮現出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建築作品,和他們所生活的城市。於是,我那幾乎沉寂了的創作欲望便被又一次喚醒了。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要寫好中國建築師這樣一篇文章該有多難。
尋找建築文脈(1) 尋找建築文脈(2)
尋找建築文脈(3) 尋找建築文脈(4)
尋找建築文脈(5) 尋找建築文脈(6)
尋找建築文脈(7) 尋找建築文脈(8)
尋找建築文脈(9) 西方的誘惑(1)
西方的誘惑(2) 西方的誘惑(3)
西方的誘惑(4) 西方的誘惑(5)
西方的誘惑(6) 西方的誘惑(7)
西方的誘惑(8)
城市與建築師
我們的城市與我們的建築師有著怎樣一種關係呢?毫無疑問,是建築師創造了城市容貌,但是,城市本身也是可以改變和影響建築師的。儘管中國建築師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左右,比如長官意志,比如業主的頤指氣使,以及各種因素的干擾,但是,建築師的主觀努力也還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怎么可以想像沒有陳植這樣的建築大師呢?正如南京城怎么能夠不與楊廷寶先生、童雋先生聯繫在一起呢?首都北京有著建國以來最為重要的建築,比如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和平賓館等,當我們如數家珍般地去稱頌這些建築時,我們能忘記建造這些作品的楊廷寶、張博、張開濟等建築師嗎?他們與這些作品同在。當我們說到廣州建築,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建築大師佘俊南,他是著名的建築師,他設計了廣州著名的建築--白天鵝賓館。
廣州有個佘俊南 張錦秋之於西安(1)
張錦秋之於西安(2) 建築學巨擘陳植(1)
建築學巨擘陳植(2) 建築學巨擘陳植(3)
成都大師徐尚志(1) 成都大師徐尚志(2)
說南道北(1) 說南道北(2)
說南道北(3) 說南道北(4)
說南道北(5) 說南道北(6)
走近鐘華楠
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就被他嘴裡叼著的那個大菸斗所吸引。在我們東北,管那玩藝兒叫菸袋鍋子。叼那玩藝的大都是鄉下老人,而城裡人大都抽洋菸. 那是個土玩藝兒,不土的人是絕不會去鼓搗的。何況,已經是八十年代了,中國大陸的現代城市裡那種菸袋似乎已經瀕於絕跡。可他這位來自香港的建築師卻叼著這么一個土玩藝兒有滋有味地噴雲吐霧。這是一種矯情呢抑或是一種習慣?
初識鐘華楠 精神(1)
精神(2) 精神(3)
使者(1) 使者(2)
魅力(1) 魅力(2)
城市的顏色:觸摸東莞東城
廣東我曾去過好多次了,但與東莞總是失之交臂。深圳廣州珠海還有番禺,這幾所城市都與東莞挨得挺近,我卻還是到了這些城市沒有能夠邁進東莞。這些年來,我不斷地從各方得到東莞這座新型城市騰飛的訊息,這種訊息對於我猶如半天虛浮的虹霓。直到去年年底,我才來到了這裡。我覺得這是一一座有性情的城市,而她的性情是由三種顏色拼接而成的。
紅(1) 紅(2)
綠(1) 綠(2)
白(1) 白(2)
尋找瀋陽城
我一直對於我們的城市認識不足,儘管我天天浸泡其間,卻每天被淹得有些委縮和遲鈍。我與我們城市的關係,就像與一個天天在一起廝混的人,因過於熟悉,居然一點也瞅不出對方有什麼了不起的名堂。忽然有一天,一張不大不小的報紙上赫然出現令人震驚的標題:瀋陽建城2300年!這不過是一則訊息,頂多三五百字,但是,這則訊息卻非同小可,而且政府有關部門為此召集了有關專家座談論證,還為此搞了一個規模不小的慶祝活動。仍然是這么一片浮躁喧譁的空間,卻似乎因此罩了一層蒼桑的光環。於是,瀋陽建城似乎真就變成了二千三百年。把一個城市弄成恁老的資格,莫非是一種福份?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1)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2)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3)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4)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5)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6)
城市遺忘
我們的城市在迅速地遺忘非典。關閉的場所豁然敞開,大門上張貼的那種“今日已消毒”的條幅也已顯得髒舊了,而公共汽車的擋風玻璃上貼的這種“消毒”標記更成了多餘的膏藥。人們集聚著,歡笑著,在纖塵不染的強光烈日下,把耽心與恐懼扔得一乾二淨。人們好像在爭搶著忘卻,遺忘之疾,遠甚於我的打字速度。
城市遺忘(1) 城市遺忘(2)
城市遺忘(3) 城市遺忘(4)
情感建築(1) 情感建築(2)
從縫隙中尋找休閒的香港(1) 從縫隙中尋找休閒的香港(2)
從縫隙中尋找休閒的香港(3) 從縫隙中尋找休閒的香港(4)
從縫隙中尋找休閒的香港(5) 都市流向(1)
都市流向(2)
風格與耐性
歷史上,朝代的更替總是要焚毀一些宮殿而重新建造自己的宮殿。一個皇帝的在位時間最長也不過幾十年。作為皇帝要登基時必須得建好宮殿,而在位期間又要建好陵園。這么繁重的建築只有木製結構才可以完成。而西方的石頭建築是極費時日的,聖?彼得廣場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錘聲不斷,巴黎聖母院從動工到結束用了三百年的時間,而科隆大教堂用了600多年。可以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耐性!莫非我們的民族就一定比西方缺少耐性嗎?
風格與耐性(1) 風格與耐性(2)
感覺城市(1) 感覺城市(2)
詩意的行走1 對斗拱的詮釋
上海灘紀事(1) 上海灘紀事(2)
上海灘紀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