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戰

追殲退卻之敵的戰鬥。是擴大成果、徹底殲滅敵人的決定性行動。快速、勇猛地追擊,可以迫使敵人不能進行有組織的抵抗而被殲滅於運動之中。追擊方式,有沿著與敵軍退卻方向平行的道路迅速超過敵人的平行追擊,有緊隨退卻敵軍之後的跟蹤追擊。兩者緊密結合的追擊,則是更有效的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追擊戰
  • 解釋:追殲退卻之敵的戰鬥
  • 補充:擴大成果徹底殲滅敵人的行動
  • 主要採取:近距離尾追的方式
歷史,特點,發展,隴東追擊戰,

歷史

中國春秋時期,追擊是以戰車為主,主要採取近距離尾追的方式。戰國以後,隨著步戰騎戰的發展,追擊由步兵騎兵聯合實施或由騎兵單獨實施,增大了追擊速度和距離。唐武德元年 (618),在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率2000餘騎,猛追薛仁杲軍於折墌(今甘肅涇川東北)城下,四面包圍,迫使薛軍投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些追擊戰鬥中,追擊的一方使用坦克和機械化部隊沿對方退卻方向實施平行追擊較多,火力追擊也被廣泛採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過多次追擊戰鬥,如1948年12月,東北野戰軍在懷來追擊戰鬥中,採取攔頭、側擊、尾追相結合的戰法,殲滅國民黨軍第 104軍8000餘人(見平津戰役)。

特點

追擊戰鬥具有快速機動、行動緊張、接觸的時間和地點不固定等特點。要求及時發現敵人退卻徵候,判明其退卻企圖,預先給部隊下達追擊任務,明確追擊的方向、路線和協同等有關事項,一旦發現敵人退卻,可不待上級命令,立即轉入追擊。追擊時,通常以坦克、步兵和加強的炮兵等編成先遣支隊,選取捷徑,迅速超越敵人先頭,搶占要點,斷敵退路;以炮兵和航空兵火力集中突擊敵人的主力,打亂其部署,遲滯其行動;以一部兵力實施跟蹤追擊,迅速消滅或繞過敵人的掩護部隊,緊緊抓住敵人主力,迫其應戰;以主要兵力平行追擊,向敵人一翼或兩翼高速挺進,在跟蹤追擊部隊和先遣支隊的配合下,分割、圍殲敵人,或以直升機運載步兵,配合主力截擊、包圍敵人。可能時,要組織地方部隊民兵積極攔截、襲擾敵人,破壞道路和橋樑,遲滯敵人的退卻行動。追擊戰鬥中,還須採取防敵襲擊的措施。

發展

現代戰鬥中,由於軍隊高度機械化,退卻的軍隊能迅速擺脫追擊,或在新的地區組織防禦;追擊部隊實施高速度追擊,並以火力和空降部隊斷敵退路,成為追擊成功的重要手段。有的外國軍隊認為,在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下,追擊戰鬥將比以往增多,並將成為發展進攻的主要內容。
隴東追擊戰

隴東追擊戰

1949年7月扶郿戰役後,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退至秦嶺地區組織防禦,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取漢中。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部為阻止解放軍西進甘肅寧夏,以第128、第11軍置於平涼以東以南四十里舖、安口窯、華亭地區;以第81軍駐守於固原至西峰鎮一線;以第82、第129、第91軍在平涼以西六盤山地區待機。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暫不占領漢中,集中主力殲滅“二馬”集團的指示,決心以第18兵團主力於西安至寶雞一線牽制胡宗南部,以第1、第2、第19兵團及第18兵團所屬第62軍分路向涇川、平涼地區進攻,聚殲“二馬”集團主力。7月21日,解放軍開始行動,至24日,各兵團先後由乾縣、禮泉、鳳翔、寶雞等地出動。“二馬”為保存實力,節節後退。第一野戰軍乘勢向隴東實施追擊。追擊戰中,解放軍各兵團分別進占了邠縣、靈台、長武、涇川、正寧、寧縣、慶陽、固原、隆德、靜寧、海原、華亭、任平、通渭、天水、泰安、武山等地,解放了隴東廣大地區,馬步芳、馬鴻逵部退守蘭州、寧夏。至8月11日,戰役結束,解放軍共殲國民黨軍1.1萬餘人,繳獲騾馬3200餘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