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葉維廉的詩歌)

追尋(葉維廉的詩歌)

《追尋》是葉維廉創作的詩歌 。作者葉維廉(1937- ),出版的詩集有《三十年詩》、《留不住的航渡》等。在比較文學方面有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追尋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葉維廉
詩歌,鑑賞解析,作者及出處,

詩歌

也許等待太久了
所有浪遊都是一個圓
你說你知道
都要回到一個純真的起點
在春天,林木初綠
有猛獸出現
在深夜,暗水淙淙
有磷火浮游
你東出西入而失路
期望是
一絲不易看見的線
扭得好細好細
忽隱忽現
笛音拉得好長好長
向離別經年的
遙遠的起點
牽著你
每次你說:等待太久了
便把心的窗子打開
空氣突然充滿了土地的溫柔
那幸福的一刻仿佛已經來到
鳥兒像一束束的光
噴泉似的從樹中爆散開來
你奔前去擁抱它
而急急停住
你已經準備好了嗎?
參與了這一刻的融匯
然後呢,是分離與死
你突然哲學地
說:永久的幸福是
永久的追跡,依著
痛苦的翅翼……
在涌動的春天
在清澈的河水裡
兩岸桃花的影子間
有一些逡巡,有一些召喚
襲人的春寒里是
你熟識的清香
那第一絲柔細的清香
牽著你
由是你又把心的窗子打開……

鑑賞解析

這是一首婉約的抒情詩。它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憂鬱、愁緒,又富有一種深深的哲理和思索意味。它對人的感染,頗有點類似“潤物細無聲”的特點,於不知不覺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動人效果,使人情不自禁地在它的氛圍中流連、低徊並生出無限的遐想。“永久的幸福是/永久的追跡,依著/痛苦的翅翼。”這樣的詩句正是這樣的情感氛圍和哲理意味的靈魂。當一個“追尋”者“把心的窗子打開”時,如此這般的靈魂便必然地甦醒了。這不是一個膚淺、浮泛的靈魂,而是深刻著人世滄桑的烙印並還跋涉於徵途之上的靈魂。它不斷地追尋,孤寂又頑強,但更多的則是不斷湧起的希望。這使他永遠不會把心靈的窗戶關上。因此,這首詩的基調雖然幽婉、低沉,卻決不悲觀、懈怠,並且,在不失動人的嫵媚中,理想色彩的光耀也在不時地閃爍。這無疑是一種令人鼓舞的積極人生態度和精神信念。
“也許等待太久了/所有浪遊都是一個圓”。詩的一開始便出現了一個略顯嚴肅的哲理性的警句,似乎是給全詩定下了某種特殊的基調和氛圍。讀這樣的詩,人們注定是不可能感到輕鬆和悠閒的。在豐富多彩的意境創造中,讀者面對的是一個沉思的詩人。那么,所謂“追尋”又是什麼呢?詩人說:“期望是/一絲不易看見的線/扭得好細好細/忽隱忽現/笛音拉得好長好長/向離別經年的/遙遠的起點/牽著你。”於是,“每次你說:等待太久了/便把心的窗子打開”。然而,這意味著追尋的結束嗎?“你已經準備好了嗎?/參與了這一刻的融匯/然後呢,是分離與死”。既然如此,既然“分離與死”是命定的終結,那么便只有追尋本身才令人激動,才顯示出生命的意義。不過,這卻蘊含著一個痛苦的前提:你永遠達不到世俗的幸福的彼岸。因為,“分離與死”昭示了這樣一種人生意境:“永久的幸福是/永久的追跡,依著/痛苦的翅翼”。也正是在對痛苦的承載中,詩人表現了他對於生活的樂觀、豁達和執著:從“涌動的春天”到“熟識的清香”,再到“又把心的窗子打開”……人生不儘是歡聲笑語,毋寧說,人生充滿了種種的不如意。但是,人生卻又不應該完全籠罩在痛苦的陰影中。大凡能夠在人生的“春寒”里嗅到其中“清香”的人,才是生活之樂的真正的享受者,也才算是真正地懂得和理解人生之美。就由著那一縷清香,打開我們心靈的窗子吧。

作者及出處

葉維廉 1937年生於廣東中山,先後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師大英語研究所,並獲愛荷華大學美學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著有《東西比較文學模子的運用》、《比較詩學》等四十餘種著作。
《中國詩學》、《葉維廉詩選》體現了葉維廉在理論和創作兩方面的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