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作名詞的本意是迷失道路。現在多用成語迷途知返,表達一個人做錯事情知道改正或者回頭重新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迷途
- 拼音:mí tú
- 釋義:迷失道路
- 成語:迷途知返
拼音
基本解釋
引證詳解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唐 鄭紹 《游越溪》詩:“訪泊隨煙火,迷途視鬥牛。”
宋 楊萬里 《過五里徑》詩:“當處迷塗何處問,一溪引我到前村。”
《紅樓夢》第九八回:“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 《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
清 周亮工 《大興和尚俗臘時在烏石山》詩:“迷途未度應難老,尊重頻添不盡燈。”
《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就菩薩前神簽,指示善男信女迷途,法號 蘊空 。”參見“ 迷津 ”。
相關成語
- 迷途知反
拼 音: mí tú zhī fǎn
釋 義: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出 處: 《南史·陳伯之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示 例: 一個人要~、知錯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