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創發一種觀看的方法,書寫一段文化的歷史 1944—1968

《迷影:創發一種觀看的方法,書寫一段文化的歷史 1944—1968》是2021年武漢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安托萬·德巴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迷影:創發一種觀看的方法,書寫一段文化的歷史 1944—1968
  • 作者:【法】安托萬·德巴克 
  • 譯者:蔡文晟 
  •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576 頁 
  • ISBN:9787307224896 
  • 原作品:La cinéphilie:Invention d’un regard,histoire d’une culture 1944-1968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責任編輯:趙金 
  • 出品方:鹿書deerbook
  • 副標題: 創發一種觀看的方法,書寫一段文化的歷史 1944—196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那些活動於 20 世紀 60 年代初期的狂熱影迷究竟是怎么看電影的?
他們會坐在放映廳的哪個位置?用什麼姿勢?他們如何主持電影俱樂部?
他們的團體活動具體是怎么進行的?
他們如何藉由談話、書信,以及私人或公開的寫作去分享自己的觀影日記?
……
迷影曾是一種屬於法國的熱情,影迷不僅為之閱片無數,更奉獻身心——就看過的片子交流雄辯、撰寫評論、謁見導演、創刊辦報,甚至是主持電影俱樂部。據說,正是這股極其特殊的風氣,讓20世紀那些大師級導演在解放時期到1968年間的巴黎無不名重一時。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恰恰是所謂的迷影文化“造就了”希區柯克、霍克斯、羅西里尼、雷諾瓦等多位電影藝術家,是影迷將他們拱進嚴肅作者和知識分子之列,從而跟阿拉貢、畢卡索、約翰·凱奇等人一樣,成為20世紀文化的創造者。
在本書中,安托萬·德巴克將逐一為這些日後紛紛當上批評家、導演、作家、記者的“電影戀人”立傳、畫像,尤其是巴贊、侯麥、朗格盧瓦、特呂弗、戈達爾、里維特、夏布洛爾、達內等人。他在巨細靡遺地描繪這幾個偉大身影的生命歷程、熱情理想和奮戰事跡的同時,更以一種超越電影及其歷史的眼界去加以審視之:畢竟,這些深受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文學傳統、結構主義影響的影迷,確實能從一個另類的視角去觀照那些湧現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思想潮流、藝術形式以及重大的論題。

作者簡介

安托萬·德巴克(Antoine de Baecque),法國當代歷史學家、批評家,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曾任《電影手冊》總編輯、法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博物館館長、《解放報》文化版主編。長年深耕法國新浪潮與法國大革命等時期的文化現象,自1988年迄今,以“脈絡化的作者策略”為經,以“歷史的電影形式”為緯,持續撰寫、編纂多部重量級的導演傳記、文化史論、風格研究、電影字典與訪談錄,現已出版五十餘種專著,其電影方面的部分力作包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手冊〉,一本雜誌的歷史1&2》、《弗朗索瓦·特呂弗》(與塞爾日·杜比亞納合著)、《新浪潮:一代年輕人的肖像》、《迷影》、《攝影機-歷史論》、《戈達爾傳》、《電影思想字典》(與菲利普·瑟瓦里耶合編)、《侯麥傳》(與諾爾·艾柏合著)、《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傳》、《電影死了,電影萬歲!攝影機-歷史論2》、《夏布洛爾傳》等。

目錄

中文版序
告讀者
緒 論 迷影,一種觀看方法的創發
第一章 一個戴天鵝絨鴨舌帽的聖徒
第二章 喬治·薩杜爾、《法國文學》與法國的史達林電影
第三章 希區柯克事件
第四章 弗朗索瓦·特呂弗《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撰稿始末
第五章 道德是一樁攸關推軌的事
第六章 羅歇·泰耶爾正傳
第七章 影評人貝爾納·多爾特
第八章 戀女與戀影
第九章 通往現代之路
第十章 自迷影出走
結 論 塞爾日·達內:電影之子
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溯源即在向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