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危機是一種信仰危機,是指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缺乏判別事物的能力、對事物本質分辨不清,從而以迷信作為解釋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迷信危機
- 類型:一種信仰危機
- 觀點:需要層次理論
- 提出觀點人:馬斯洛
簡介,具體表現,成因,特點和危害,金融危機,破除,
簡介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觀點,人的需求是一種金字塔的結構,它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層次,而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兩個層次。如果人們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就有可能會採取一種憤怒的態度和攻擊的行為對待他人。人的心理結構可以被分為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部分。人們在正常的邏輯思維模式之下能夠表現得相當地理性和冷靜,就在於人們的認知和意志的活動在意識活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能夠對自我所處的環境進行綜合性地分析和判斷。而一旦人們喪失了理性,即人們的情感活動占據了上風,就會導致人們的邏輯思維混亂。
當人們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得不到正常滿足的時候,往往也會產生一種“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著自我”的迷信想法。
顯而易見,迷信思想的傳播正是人們面臨如此的突發事件時慣常處事模式無法運用情況下的一種應急策略。
具體表現
在舉國為汶川大地震哀悼的時候,一些不和諧的迷信言論卻像病毒一樣在網路上悄悄蔓延,例如:8比13更邪惡;2008年的五行之災;福娃災難學等。歷來如此,迷信之種種,非止一端。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根源。
成因
(一)迷信是人們出於自我防衛,從心理上對災害導致的壓力進行轉移的結果。
(二)迷信思想是人們在災害面前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的自然反應。
(三)迷信是人們在災難面前慣常處事模式失靈情況下的應急策略。(四)迷信是在突發事件時人們喪失理智的一種後果。
特點和危害
大災之後,社會上往往會很容易出現迷信思想的泛濫。比如說,5.12地震的發生,就有人直觀地串聯2008年的中國南方大雪、膠濟火車事故等,於是拋出了“逢8逢9”、“逢子逢醜”之類的災難迷信言說,毫無根據地斷定2008年是災年。然而,迷信思想一旦產生,要想消除它就相當的困難,這是由迷信思想本身的一些特點決定的。
(一)迷信思想的墮性作用∶
迷信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一種社會意識,同時迷信思想也是人們對無法解釋的現象的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社會意識和思維模式一旦確立,就很難消除,比如說中國人大多將喜鵲當成一種吉祥的象徵物,人們看到喜鵲就會立即地聯想到有可能會有什麼喜事會降臨到自己身上。而這種觀念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變遷過程,至今仍然被人們廣為接受。
(二)迷信思想的普遍性∶
迷信思想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普遍性。即“大部分的迷信不是個人造成的,是社會傳播的結果”。5.12地震涉及面是非常廣的,包括生命直接受到威脅的人、身體或心理受到創傷的人以及救援者和目擊者,也涉及到接觸傳媒信息的公眾等。因而,迷信的傳播者和潛在的傳播者範圍是相當廣的。
(三)迷信思想對個人和社會影響的深刻性∶
迷信思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在災害過後有可能會通過一些非正常的渠道深入到人們的內心深處,內化成人們辨別事物、看待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這種內化的結果從深度方面加重了對其清除的難度。
金融危機
在關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報導、分析和評論中,有一股愈來愈強烈、愈來愈一致的聲音,那就是:從最根本的意義上,正是盎格魯-薩克遜的經濟哲學和歷史觀念造就了華爾街的極度貪婪和瘋狂投機,它讓全世界人民共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是華爾街金融海嘯最深層次的根源。
那種瀰漫全世界的思潮或迷信究竟是什麼呢?簡言之,它是一種“新蒙昧主義”,也就是一種“美國什麼都好”、“代表了人類歷史和進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學習美國,依照美國模式來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思潮。
破除
一是不要對美元有太大的迷信;
二是不要對銀行衍生品迷信;
三是不要過分迷信金融管理的工具;
四是不要迷信西方的風險管理理念;
再者要建立誠信。誠信是金融行業的基礎,機構之間,人和人之間,如果不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早晚都要出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