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讓寺

迪讓寺,蓋登彭吉琅蓋登彭吉琅,位於今迭部縣東南方向,距縣城64公里處,即旺藏鄉麻牙村附近約二公里處。清末公元1911年)旺藏寺內部發生分歧,由卓尼第十九代世襲土司楊積慶 (羅桑丹增南傑道吉) 派杭讓頭人分成兩個寺院,迪讓寺從此分離出來,從而胡讓倉轉世為兩位靈童。分離後的八、九年間,未能在短時間內修建經堂,先後在阿寺、科牙、拜藏、麻牙、等村舉行宗教活動。由麻牙村提供寺址,於1920年由俄旺洛讓儀席加措和鬧哇西讓二人組織修建了大經堂。寺院背依高峻挺拔的山峰,寺前多兒阿夏河與白龍江匯流而成,如同龍王居所,各種果實纍纍,芳香濃郁的果樹裝飾著具足十善的寶地,蓋登彭吉琅座落在四面環山的中心。寺院占地面積約150 畝。該寺主要供奉的護法神為“青交託吾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迪讓寺
  • 位置:今迭部縣東南方向
  • 成立時間:清末公元1911年
  • 占地面積:約150 畝
迪讓寺蓋登彭吉琅,位於今迭部縣東南方向,距縣城64公里處,即旺藏鄉麻牙村附近約二公里處。清末公元1911年旺藏寺內部發生分歧,由卓尼第十九代世襲土司楊積慶 (羅桑丹增南傑道吉) 派杭讓頭人分成兩個寺院,迪讓寺從此分離出來,從而胡讓倉轉世為兩位靈童。分離後的八、九年間,未能在短時間內修建經堂,先後在阿寺、科牙、拜藏、麻牙、等村舉行宗教活動。由麻牙村提供寺址,於1920年由俄旺洛讓儀席加措和鬧哇西讓二人組織修建了大經堂。寺院背依高峻挺拔的山峰,寺前多兒阿夏河與白龍江匯流而成,如同龍王居所,各種果實纍纍,芳香濃郁的果樹裝飾著具足十善的寶地,蓋登彭吉琅座落在四面環山的中心。寺院占地面積約150 畝。該寺主要供奉的護法神為“青交託吾巴”。
寺院信奉格魯派,系卓尼禪定寺的屬寺. 赤哇由禪定寺委派,各種傳承儀軌原與禪定寺相同,後由本寺二世活胡讓夏茸堪青改為與拉卜楞寺相同。每年正月有祈願法會十三天,跳新舊兩種法舞,舉行曬佛、彌勒佛環寺巡行等活動,三月有七天的大威德修供法會,四月祝福會十天,吟誦嘛呢經。六月十五至八月初一為夏令安居,九月宮七天普明修供法會,十月五供節五天,另有上旬下旬的供養與護法殿中的日常供奉誦經活動
1936 年9 月紅軍長征途徑迭部時朱德總司令等中央領導同志曾住過迪讓寺,留下不少的紅色革命文物,紅軍救國利民精神財富和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到1958 年前本寺主要建築有大經堂、彌勒佛殿、宗師殿、觀音殿、護法殿、囊欠、佛塔等;僧舍101 院,住寺僧人136人,活佛1人。本寺內政有叫四個囊欠,第三世活佛俄旺圖丹加揩、阿寺活佛尕讓成來、旺藏活佛尕讓丹拜加參、卓尼委派的赤哇等四個
1958 年寺院被毀,寺產充公,僧人脫寺還俗。1997 年9月15 日以迭部縣政府(1997) 45 號文批准開放,退還部分寺址,現有大經堂1 座,僧舍15 院,住寺僧人23 人。教區轄屬5 個自然村,包括麻牙村(74戶)、阿寺村(173 戶)、班藏村(68戶)、科牙村(71 戶)、卡帕路村(58戶),信教民眾約4000 餘人。
該寺第一世胡讓倉活佛,旺藏村人(從胡甘孜遷徙至旺藏村的仁人志士),因他信奉佛法,樂善好施頗具人氣,在他提議下於1745 年主持創建了旺藏寺扎西彭吉琅。
該寺第二世胡讓夏茸堪青活佛,生於旺藏村,主持擴建了本寺,創立了時輪金自入壇修供儀規,正月祈願法會,酥油花製作供奉等頗有建樹。在拉卜楞寺寺主尕讓圖丹旺秀座前曾擔任拉章議倉的秘書等要職。70 歲時圓寂於拉卜楞寺。
本寺末世活佛賽鬧東主(也叫俄旺索南多吉),於1939年降生在寺院以東義岡村,父名更日嘉,母名達尕指。五歲時由第五世嘉木樣協巴丹貝堅參活佛確定為迭部夏茸堪青的轉世靈童,法號俄旺索南多吉,予以授記後從小在拉卜楞寺阿寺活佛尕讓成來座前聆聽各種講聞。1958 年迪讓寺拆毀後他脫寺還俗,在花園村、科牙村定居。寺院開放後返回寺院主持本寺院日常教務,2004 年7 月27 日圓寂於迪讓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