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者村

迤者村

迤者村隸屬於嵩明縣滇源鎮,地處滇源鎮西邊,距滇源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滇源集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38公里。東鄰金鐘,南鄰盤龍區 ,西鄰盤龍區,北鄰阿子營。轄大沖、大平潭、老塘溝、麥場、小村、大村、小石壩、斗咀村、石洞9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迤者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嵩明縣滇源鎮
  • 地理位置:地處滇源鎮西邊,距滇源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現有農戶526戶,有鄉村人口2037人,其中農業人口2037人,勞動力13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61人。全村國土面積20.77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3℃,年降水量985毫米,適合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935畝,人均耕地0.96畝,林地22808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7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耕地總面積1935畝,人均耕地0.75畝,主要種植烤菸、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02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梨、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畝;荒山荒地4221畝;其他面積475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431戶通自來水,有132戶飲用井水。有56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22戶,安裝有線電視農戶10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2.7%和19%)。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48戶(分別占總數的82.95%和79.57%)。
該村到鎮政府所在地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5輛,農用運輸車13輛,拖拉機7輛,機車158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8戶,建有小水窖129口。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7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房屋21戶。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95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4萬元,占總收入的20.29%;畜牧業收入43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8頭,肉羊181頭);漁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21%;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52%;第二、三產業收入492萬元,占總收入的51.46%;工資性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23.01%;農民人均純收入1493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糧食等為主。外出務工收入22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6人(占勞動力的18.07%),在省內務工241人,到省外務工5人。
民居民居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省內。2009年全村種植主產業銷售總收入1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2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種植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63戶,共有鄉村人口2063人,其中,男性 1057人,女性1006人。其中,農業人口2063人,勞動力136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999人,苗族、彝族、白族、傣族等少數民族64人。
衛生所衛生所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45人,參合率94.28%。享受低保有94人。五保戶有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7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34戶,占農戶總數的94.8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95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在校學生195人,距離滇源鎮中學1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8人,其中,小學生195 人,中學生103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文娛宣傳隊1個。
國小國小

村務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4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7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公示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7個,共有黨員98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人,黨員中男黨員78人,女黨員20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16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麥場、小村、大村、小石壩、石洞、大平潭、大沖、老塘溝、斗咀9個村民小組。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醫療衛生設備差;村內基礎設施差,村內房屋建造年代較長、缺少統一的規劃,“四類房”較為突出;缺乏水源,部分水管老化,人畜飲水困難;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村組無固定的經濟來源,很難解決民眾希望解決的問題。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由傳統的自給自足向對外銷售轉變,調整傳統的種植模式,引導農戶根據各村小組的實際情況成規模地種植蓮花菜等經濟作物;大力發展苗圃行業;積極組織農業科學技術培訓以便提高土地產出率;在以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荒山種植梨樹、核桃樹等經濟果林,既可以發展經濟又可以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通過各種技能培訓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