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坦克第6軍即基輔—柏林坦克軍(榮獲列寧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基輔)近衛軍,軍隊中的精銳之師,最早出現於奴隸社會,主要擔負急難險重的任務。十二世紀,義大利將專門護衛國旗的精銳部隊冠以“近衛”稱號,這也是“近衛”稱號的最早由來。在俄國,彼得大帝於1690年創立了第一支近衛軍。在衛國戰爭時期,為了鼓舞士氣,蘇聯紅軍開始授予那些戰功卓著的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近衛”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坦克第6軍
- 別名:坦克第12軍
- 下轄:3個旅
- 組建時間:1942年5月
- 組建地點:莫斯科州
發展歷程,英勇表現,歷任軍長:,
發展歷程
1942年5月於莫斯科州組建,番號為坦克第12軍。編有坦克第30、86和97旅以及摩托化步兵第13旅(7月底調入坦克第106旅,調出坦克第86旅)。
5月底編入坦克第3集團軍。其後不久坦克第3集團軍便編入西方面軍。坦克第12軍於1942年8月22日在科澤利斯克附近開始作戰。經過三個星期的激戰,在坦克第15軍和其他兵團的協同下,粉碎了德軍優勢兵力在蘇希尼奇方向上的進攻。1943年1月在沃羅涅日方面軍所屬坦克第3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進攻戰役,擊敗匈牙利第3軍和義大利阿爾卑斯第4師部隊,並解放了羅索什城(1月16日)。在奪取該城的戰鬥中,坦克第106旅旅長阿列克謝耶夫上校英勇犧牲,被追認為蘇聯英雄。該軍各兵團繼續進攻,於1月18日在卡爾片科沃地域同獨立步兵第18軍各部隊會合,將被合圍的敵集團分割成兩部分——奧斯特羅戈日斯克集團(5個師)和羅索什集團(8個師)。1943年2月參加哈爾科夫方向上的進攻(參見哈爾科夫蘇軍進攻戰役),在近衛步兵第62師的協同下,解放丘古耶夫城(2月10日),並協同近衛步兵第48師的部分兵力解放梅列法城(2月18日)。1943年3月上半月參加抗擊德軍從哈爾科夫西南地域實施的反攻(參見哈爾科夫德軍進攻戰役)。1943年7月至8月,在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起初隸屬於布良斯克方面軍,7月28日轉隸中央方面軍)編成內參加奧廖爾進攻戰役,並在其編成內作戰,直到戰爭結束。由於全體人員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表現了堅韌不拔和大無畏的精神,具有高度的紀律性和英雄主義氣概,改稱為近衛坦克第6軍(1943.7.26)。
經補充後,於1943年9月10日在集團軍編成內調歸沃羅涅日方面軍(10月20日改稱為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其編成內作戰,直到戰爭結束。該軍務兵團和部隊在奪取第聶伯河的會戰中作戰告捷(參見第聶伯河戰役)。諾沃哈季科中校指揮的近衛坦克第51旅(原坦克第30旅)擔任軍的先遣支隊,在強渡第聶伯河過程中作戰尤為出色。該旅的摩托步兵在恰帕耶夫支隊游擊隊員的協助下利用就便器材從行進間強渡該河,並在格里戈羅夫卡地域占領登入場,隨後重型技術裝備也陸續運至該登入場。所屬其他各旅作戰也很英勇,並發揮了高超的軍人技能。因在強渡第聶伯河過程中表現了英雄主義氣概,有65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其中包括軍長濟尼科維奇少將(追授)。1943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集團軍的編成內隱蔽地從布克林登入場調到柳捷日登入場,並在基輔進攻戰役中參加了解放基輔的戰鬥(1943.11.6)。由於在解放烏克蘭首都的戰鬥中戰功卓著,榮獲基輔軍榮譽稱號並榮膺紅旗勳章(1943.11.7)。爾後直到11月底,協同其他兵團與自法斯托夫西南地域轉入反攻的德軍重兵集團展開了艱苦的防禦戰(參見基輔德軍進攻戰役(1943))。由於戰鬥隊形配置巧妙,廣泛採用了設伏與對敵實施突然襲擊相結合的戰法,以及協同動作組織良好,擊退了德軍優勢兵力的猛烈衝擊,固守了已占領的地區。1943年12月底至1944年1月,參加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進攻戰役,1944年3月至4月參加了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進攻戰役。由於在普羅斯庫羅夫方向進攻中出色完成指揮部所賦予的任務,該軍及其所屬各旅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1944.4.3)。在右岸烏克蘭與德軍的激戰中(參見右岸烏克蘭戰役),該軍官兵發揮了高超的軍人技能,勇敢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在捷爾諾波爾地域,近衛坦克第53旅坦克連黨組長卡爾片科上尉所在坦克的乘員同德軍9輛坦克和數輛裝甲輸送車進行了實力懸殊的戰鬥。勇敢的坦克兵實施了巧妙的機動,擊毀敵人坦克4輛,殲滅德軍約50人。卡爾片科在這次戰鬥中陣亡,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在捷爾諾波爾市光榮公園為他樹立了紀念碑,該市一條街道命名為尼古拉·卡爾片科街。
1944年的利沃夫—桑多梅日進攻戰役中,該軍連戰皆捷,5天推進約200公里,解放了亞沃羅夫(7月23日)、蘇多瓦亞維什尼亞(7月24日)、莫斯季斯卡(7月24日)等城市,並在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第13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1軍的配合下,解放了佩列梅什利城(7月27日)。由於攻占佩列梅什利和亞沃羅夫兩市和官兵們在攻占兩市時表現英勇頑強,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4.8.10)。8月,該軍各兵團和部隊為擴大桑多梅日登入場進行了頑強的戰鬥,擊退了德軍猛烈的反突擊。
英勇表現
在戰爭的最後幾次戰役中,該軍近衛官兵奮不顧身,機智靈活。1945年1月至2月在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中,他們轉戰了約五百公里,攻占許多城市和居民地,殲滅德軍官兵一萬多人,摧毀大量的軍事技術裝備和武器。全軍官兵在柏林戰役中表現了高度的進攻銳氣,英雄主義氣概和勇敢精神。由於在突破尼斯河防禦和攻占措森和迪德斯多夫等城市的戰鬥中出色完成指揮部所賦予的任務,榮獲列寧勳章(1945.5.28),因在攻占柏林的戰鬥中戰績卓著和作戰勇敢,榮獲柏林軍榮譽稱號(1945.6.4)。5月5日夜間,該軍渡過易北河到達河的左岸,並向特普利采、布拉格方向轉入進攻。其先遣部隊於5月8日前出到德捷邊界,於5月9日參加解放布拉格的戰鬥(參見布拉格戰役)。全軍有22469名軍人因戰功卓著榮獲勳章和獎章,116名官兵榮獲蘇聯英雄稱號。阿爾希波夫少將和雅庫鮑夫斯基上校(1967年起為蘇聯元帥)兩次榮獲這一稱號。
歷任軍長:
1942年5—9月為波格丹諾夫上校(1942年7月21日晉升為坦克兵少將),1942年9—12月為切斯諾科夫上校,1942年12月—1943年1月和1945年2—5月為米特羅法諾夫上校(1943年6月7日晉升為坦克兵少將),1943年1—9月為濟尼科維奇上校(1943年2月8日晉升為坦克兵少將),1943年9—10月為蘇霍夫坦克兵少將,1943年10月—1944年4月為潘菲洛夫坦克兵少將(1944年8月11日晉升為坦克兵中將),1944年4月—1945年2月為諾維科夫坦克兵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