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長江口鹽沼發育對流域來水來沙的回響

近百年長江口鹽沼發育對流域來水來沙的回響

《近百年長江口鹽沼發育對流域來水來沙的回響》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陳慶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百年長江口鹽沼發育對流域來水來沙的回響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慶強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河口海岸發育對流域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回響,是近期多個國際科學組織(如,IGBP、LOICZ、IAG)的核心研究內容之一。三峽大壩與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對未來長江口地貌格局的影響,已成為河口海岸相關學科迫切需要回答的焦點科學問題。現場地貌與水文連續觀測是了解長江口近期地貌動態的有效選擇;但是,對於長江口未來幾十年地貌態勢的可靠預測,僅依據傳統的局部現場觀測是不夠的。長江口鹽沼處於陸海相互作用關鍵地帶,其沉積層序發育受到流域來水來沙的直接影響。本項目選擇長江口崇明島東部與南匯東灘近百年來淤積速率最大方向上的若干鹽沼剖面,綜合沉積學、元素與同位素地球化學、環境磁學及同位素測年資料,建立近百年來本區鹽沼沉積剖面的發育模式,研究鹽沼沉積層序發育對流域入海水沙通量變化的回響,為預測未來入海水沙情景下長江口鹽沼演變趨勢提供歷史相似型。本項目亦可為全球入海河口對流域的回響研究提供中國高濁度河口的典型實例。

結題摘要

流域水文過程對河口地貌演化的制約,是流域到河口整合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本項目通過研究作為河口典型地貌單元的鹽沼的發育過程,揭示近百年來長江口鹽沼沉積記錄的物源信息,進而了解流域水文過程的變化。本項目利用築造年代確切的若干海堤作為歷史岸線的可靠指示,綜合鹽沼柱樣的沉積特徵,確定了近百年來長江口鹽沼發育的時空特徵與趨勢。從橫向上岸線向海遷移的速度,以及縱向上鹽沼沉積記錄的鹽沼發育特徵入手,參照同期長江入海水沙通量的變化,研究近百年以來流域來水來沙變化對長江口鹽沼發育的影響。 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淤漲呈先快、後慢、再快的趨勢,這與同期長江年入海泥沙通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表明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的淤漲主要受長江入海泥沙的制約。沉積物有機碳穩定同位素結果表明,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有機質主要來自長江徑流攜帶的懸移質。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柱樣沉積物呈變細趨勢,這與同期長江入海泥沙粒徑變化的趨勢一致。因此,長江入海泥沙是崇明島東部鹽沼發育的物質來源。 南匯地區近百年來的鹽沼沉積層段,有機碳δ13C值介於-26.4‰ ~ -22.4‰,與長江口懸浮顆粒物的δ13C值一致。沉積物POC含量、TN含量與有機碳δ13C值表明,鹽沼有機質組成受到流域水沙變化與人類圍墾等的影響。南匯地區鑽孔的中潮坪層段沉積物自陸向海變細,這與長江口懸沙中值粒徑上世紀80年代後期呈變細趨勢一致。因此,近百年以來南匯地區鹽沼沉積物組成受到流域來沙的顯著制約。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不同鑽孔潮坪沉積層段,泥質紋層的平均厚度逐漸增加,砂質紋層的平均厚度逐漸減小。這與上世紀60年代以來,長江入海泥沙逐漸變細的趨勢一致,說明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沉積層序的發育受長江入海泥沙的控制。本項目取得的研究結果,為科學評估長江口鹽沼濕地在未來流域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雙重影響下的演變趨勢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