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研究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研究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研究》是2019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建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研究
  • 作者:丁建華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331 頁
  • ISBN:9787520154932
  • 定價:14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空有之爭”指空宗與有宗的爭論,特指中觀派與唯識派的論爭。從佛教思想的發展來看,其貫穿佛教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
印度佛教時期,空有之爭表現在佛教內部各宗之間的互相論爭,包括經部與有部、上座部與大眾部、中觀宗與有部、中觀宗與唯識宗等,各部都互相指斥空有而表現為“空有之爭”。佛教傳入中國後,中觀宗與唯識宗的空有之爭只存在於文本當中被廣為傳說與討論,因為俱舍宗、三論宗、慈恩宗等都歷時不長且影響有限,所以沒有形成如印度佛教歷史中宗派論爭式的空有之爭。事實上,影響著中國佛教發展的“空有之爭”的主角是如來藏思想,但它並未與中觀、唯識論爭,而是將空有融攝在統一的脈絡當中。
近代以來,隨著唯識學研究的盛行、三論宗典籍從日本傳回、藏傳中觀學傳入漢地,中觀與唯識之間的空有論爭被佛學研究者所關注。占據中國佛教傳統主流的如來藏思想對中觀、唯識的融攝已經無法回應當時學者的追問。所以,“空有之爭”通過中觀學、唯識學、如來藏三系之間的理論交涉與學術論爭,成為近現代佛學研究的主題之一。
本書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圍繞主題展開論述:1、揭示近代空有之爭研究的時代背景與理論淵源,即一、二章。2、深入探究近代空有之爭的理論維度,歸納為傳統、藏傳,等三種思路,分別為三、四、五章。3、對近代空有之爭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探討其對之後佛學研究之影響,分為為六、七章。

作者簡介

丁建華,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浙江工商大學講師。
研究方向,中國佛學、中國傳統哲學。《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研究》是其第一部專著。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中國佛教的復興
第二節 唯識學研究的興起
第三節 中觀學研究的興起
第二章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的理論淵源
第一節 印度佛教空有之爭
第二節 中國佛教空有之爭
第三章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思路之一:漢傳向度
第一節 楊文會:空有無爭揚教抑禪
第二節 周叔迦:差異觀點堅定立場
第三節 法舫:批判空有回到實踐
第四節 月霞:繼承傳統以有融空
第五節 巨贊:從無到有思想轉變
第四章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思路之二:藏傳向度
第一節 法尊:藏傳向度之引入
第二節 印順:藏傳向度之影響
第五章 近現代佛教空有之爭思路之三:獨創向度
第一節 歐陽竟無:法相學下的空有無爭
第二節 太虛:八宗平等之上的空有無爭
第六章 《起信論》之空有對辯:唯識學與如來藏系
第一節 《起信論》質疑
第二節 《起信論》論戰
第三節 印順:《起信論》論戰之階段性總結
第四節 呂澂:《起信論》證偽新思路
第七章 《新唯識論》:空有之爭的近現代新展開
第一節 獨創向度:體用不二判攝空有
第二節 漢傳向度:空有無爭 《新論》妄議
第三節 藏傳向度:為中觀辯正空斥有
第四節 獨創向度之間:異中趨同佛法調適
第八章 總結:圍繞“空有之爭”的空有之爭
第一節 三種向度的特質
第二節 哲學意涵:究竟與方便
第三節 “後印順時代”:空有之爭的延續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