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深圳研發中心”是經學校批准設立的專業研究機構。實行首席研究員負責制下的企業化運作模式,直面國家對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的重大需求,瞄準以全球變化有關的重大科學問題,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與海洋生態系統相互作用,關注在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海洋生態系統對環境變化的回響和反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研發中心
- 主管部門:廈門大學深圳研究院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深圳研發中心”是經學校批准設立的專業研究機構。實行首席研究員負責制下的企業化運作模式,直面國家對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的重大需求,瞄準以全球變化有關的重大科學問題,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與海洋生態系統相互作用,關注在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海洋生態系統對環境變化的回響和反饋。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深圳研發中心”是經學校批准設立的專業研究機構。實行首席研究員負責制下的企業化運作模式,直面國家對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的重大需求,瞄準以全球變化有關的重大科學問題,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英文縮寫MEL)依託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於2005年3月啟動建設,2007年6月通過科技部驗收,2010年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擁有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和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024年8月26日,在教育部官網發布《關於2024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此外,實驗室將研究關於有毒化學品污染、水體缺氧、生物毒素、水生病源菌等複雜環境問題,還將致力於污染監察科技研究、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研究、風險評估以及污染控制與生物修復。實驗室將與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合作。V...
海洋環境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廈門大學。實驗室-領域 海洋環境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亞熱帶近海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機制及其生態與環境效應研究。主要研究內容 :1.近海生態系統及其動力學研究。2.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3.海洋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實驗室-團隊 實驗室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工作。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先後任職於廈大海洋系、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海洋與環境學院。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環境科學與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研究工作。
科學研究 創新單元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有國家實驗室1個(共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際參考實驗室2個、國際聯合實驗室7個、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1個、部科學觀測實驗站9個、省重點實驗室4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個、院重點實驗室14個、院工程技術研究...
國家級科研平台: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生態養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海洋生物製品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長期從事海洋環境與生態學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近海富營養化、有害赤潮發生機制和防治、海洋污染物的生態效應等。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共承擔國家、院、省部委等科研項目幾十項,其中包括“ 973”題、“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學術任職 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SCOR...
2003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同年,與美國舊金山大學合作設立中國第一個環境管理類國際聯合培養項目-中-美環境管理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2004年,環境工程學科獲批福建省重點學科。2005年3月,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獲科技部批准建設。10月,廈門大學海洋與海岸帶發展...
海洋強省”建設的時代強音。此外,收錄洪華生教授的同學、同事、科研合作夥伴、學生等多位相關人士的文章,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洪華生教授的工作、治學、教學及生活等方面事跡。作者簡介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監測與信息服務平台工程師;廈門大學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秘書。
曾任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現為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環境生態學研究室主任,廈門大學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一級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環境科學)的學科帶頭人,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1997年被授予“福建省優秀專家”稱號; 1998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4年被評為...
學院擁有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和海洋科學一級學科;海洋科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環境工程學”和“物理海洋學”福建省重點學科;環境科學省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一支國家海洋環境研究創新團隊和省級教學團隊。有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環境科學福建省-教育部...
2020年前曾任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導師,香港科技大學海洋海岸實驗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海洋環境實驗室主任;廈門大學講座教授,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環境與生態學院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生導師。教育背景 1984年獲廈門大學海洋系海洋生物專業...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 首席科學家 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 主任 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 主任 2004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經歷 廈門大學理學...
史大林,男,漢族,1977年10月出生,福建福州人,致公黨黨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廈門大學副校長、南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公黨廈門市委會副主委,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主任,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副主任。史大林於2000年6月獲得廈門大學生物學學士學位;2003年8月獲得香港科技...
主持在研的項目有: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近海沉積物中擬除蟲菊酯類農藥降解菌種群多樣性分析及降解特性研究)、廈門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磺醯脲類除草劑苄嘧磺隆微生物降解的酶學機理研究)、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微生物對海洋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污染沉積物有效降解的研究)、...
4、高頻地波雷達多頻率海洋回波觀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201003),主持人, 2003.1-2005.12;5、利用海洋回波的超視距雷達校準理論和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571065),主持人, 2006.1-2008.12;6、高頻地波雷達數據質量控制研究,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主持人,2006.1-...
2007年-2011:任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副院長,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2011年-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暨全球變化研究院教授。中國生態學會濕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9-)。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學組執委會主席(...
王為磊,現任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人物經歷 現任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主要成就 2023年12月,王為磊教授聯合國內外研究人員,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該項研究利用自主研發的逆向反演模式,首次推演出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
曾獲《海洋環境科學》優秀論文獎、《中國新世紀改革發展系列叢書》優秀論文獎。主要著作有《交通環境學概論》、《中國近岸海域環境分區分級管理戰略》和《中國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等。其中部分論文被先後入選到國家重點大型圖書文獻《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科技浪潮》、《中國科技發展精典文庫》、《中國新...
林宏陽,男,博士,副教授,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個人經歷 B.S., Xiamen University (2009)Visiting Student, Dalhousie University (2012-2014)Ph.D., Xiamen University (2014)Postdoc, Xiamen University (2015-2017)Associate Professor, Xiamen University (2018-)研究方向 Oceanic (sub)...
戴民漢,1965年4月25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籍貫浙江蕭山,化學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 ,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主任。戴民漢於1987年從廈門大學本科畢業;1995年獲得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近年來在中國近海海域環境污染物環境容量、中國近海赤潮生消機制、海洋營養鹽循環動力學、海洋污染物生態動力學、以及海洋-沉積物營養鹽交換通量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在海洋現場圍隔生態系統實驗以及海洋營養鹽及污染物循環動力學模型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先後主持、組織實施或參加包括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在...
王大志,1969年12月生於江蘇濱海。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副院長。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1997年獲廈門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7-2000年在廈門大學海洋環境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9年6-9月在香港城市大學生物與化學系訪問研究,2000至2002...
(2)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研究開發。主要研究海洋生物質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以及分泌生物活性物質的微生物篩選,活性物質的分離、純化。研究課題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電呼吸微生物的篩選與多樣性。 中國大洋協會項目,深海產電微生物的篩選及其利用。 國家863項目,海洋生物工業用極端酶基因套用...
1997年,焦念志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畫”。1998年,焦念志被聘為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日本科技廳聘研究員(至2000年)。同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01年,焦念志進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工作,擔任教授。2005年,焦念志擔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副主任。2011年12月,焦念志當選中國科學...
1998-2001年:中國海洋大學讀博士,研究方向:藻類生理生態及分子生物學;2002-2005年: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海洋微型生物分子生物學;2005.12-2006.12: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赴挪威卑爾根大學生物系國際著名微生物學家Gunnar Bratbak教授研究室從事海洋病毒研究,...
宋希坤,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生物學研究室 副研究員。2017年至2022年在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博士後研究,出站後進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深淵岩石、鯨落、塑膠等天然和人工硬質基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 。人物經歷 宋希坤,2017年1月獲中國科學院大學、...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異源鹽環境嗜鹽古菌生物地理學研究”(SKLMR-20100604),2010.6-2013.5(主持)。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訪問學者基金“東南沿海嗜鹽古菌生物地理學研究”(MELRS0931),2010.3-2010.8(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海洋嗜鹽古菌生物地理學研究”(...
14.廣西近海海洋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主持). 廣西鴉膽子殺蟲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研究.起止年月:2015.11-2017.10 15.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課題(主持). 廣西白龍核電廠廠址周圍陸生生態環境調查. 起止年月:2016.7-2017.7 16.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課題(主持). 國核廉江核電廠廠址周圍陸生生態環境調查.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