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戰(軍事術語)

近戰(軍事術語)

近戰,指近距離內與敵作戰。能充分發揮人的勇敢精神和近戰兵器的威力,減少或避免敵人遠戰火力的殺傷,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勝利。劣勢裝備軍隊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一種有效戰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戰
  • 外文名:close combat
  • 定義:近距離內與敵作戰
  • 類型:軍事術語
發展簡史,我國軍事,主要特點,未來展望,

發展簡史

近戰是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而發展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內容。冷兵器時代,近戰表現為以刀、矛、劍、戟進行白刃格鬥。14世紀中葉以後,金屬管形火器普遍用於作戰,敵對雙方通常先從較遠距離的火力戰開始,爾後步兵憑藉有利地形,利用敵火間隙,分段躍進接近敵人,以衝擊、格鬥決定勝負。19世紀末,隨著速射武器的出現和發展,近戰逐步表現為以火炮、步槍、機槍的抵近射擊和手榴彈為主殺傷敵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的局部戰爭中,裝甲戰鬥車輛大量用於戰場,以坦克實施衝擊和以各種反坦克火力摧毀敵裝甲目標,成為近戰的重要內容。

我國軍事

近戰早已形成傳統戰法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力量弱小而分散的中國工農紅軍,在人民民眾的掩護下,利用有利地形或不良天候,隱蔽接敵,以抵近射擊、手榴彈、白刃格鬥大量殲滅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常以伏擊手段,待敵靠近時出其不意地分割圍殲,如1937年9月的平型關戰鬥,八路軍第115師雨夜設伏,待敵進入伏擊區後,突然發起衝擊,以抵近射擊,手榴彈和白刃格鬥殲滅了日軍坂垣師團第21旅團1000餘人;或採取奔襲、強襲等方法,以夜幕和“青紗帳”(指一片片高粱、玉米等農作物長成後,好象青紗製成的帷帳,稱為“青紗帳”)等作掩護,秘密接敵,摧毀敵偽據點。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的近戰,由主要依靠步兵實施,發展到諸兵種協同實施;由主要在夜間實施,發展到晝夜都能夠實施。在晝間進攻中,多利用地形、交通壕在火力掩護下強行接敵,或採用對壕作業的方法逼近敵人,殲滅敵人。防禦時,則依託有利地形,待敵靠近前沿時突然開火,大量殺傷、消耗敵人。如1948年10月的塔山阻擊戰,部隊以陣地為依託,待敵進至幾十米的距離內,以猛烈火力和陣前出擊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堅守六晝夜,殲敵萬餘人,圓滿完成了任務。抗美援朝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進攻時,還採取潛伏在敵前沿前,或隱蔽在敵前沿前預先構築的屯兵洞內,突然發起攻擊的方法,近戰殲敵。在堅固陣地防禦,多是先隱蔽在坑道工事內,待敵接近,迅速占領陣地,以火力和積極的戰鬥行動挫敗敵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軍和空軍,在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揚近戰殲敵的傳統,取得了重大戰果。如1965年“八六”海戰,海軍艦艇部隊在敵艦炮火力下作曲折機動、高速接敵,於幾百米的距離上先後擊沉了國民黨軍軍艦“章江”號和“劍門”號。1963年6月,空軍航空兵部隊在贛中擊落P2V-7飛機的戰鬥時,飛行員在敵機利用夜暗作蛇行機動飛行和進行電子干擾的情況下,靠近到距敵機200~100米處,將其擊落。

主要特點

主要表現是短兵相接,緊張激烈,在較短時間內解決戰鬥。實施近戰,要求部隊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英勇頑強、堅定沉著、不怕犧牲的戰鬥作風,適時而嚴密地組織協同動作,指揮位置靠前,並注意將近戰與夜戰、近戰與遠戰相結合,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現代化的偽裝手段隱蔽企圖,秘密接近敵人或待敵靠近,出其不意地殲滅或擊退敵人。

未來展望

現代條件下,由於電子、光學器材的大量使用和火力密度空前增大,給實施近戰帶來新的困難;但技術裝備的發展,也給軍隊的隱蔽和防護提供了有利條件,使近戰的手段將不斷改進。在未來戰爭中,近戰仍是殲敵的一種有效戰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